趨勢一: 硬件廠商轉為軟硬件結合
從LCD TV、LED TV、3D TV,再到目前非常熱門的聯網電視、智能電視,TV產業逐漸從硬件的改良過渡到對內容和應用的需求。在硬件設施上,最有可能廣泛實施的產品間互聯互通,在硬件上的實現已不存在問題,僅是標準的制定會是大規模爆發的阻礙,LTMIC認為未來硬件產品的突破則在于創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比如OLED等。
從2010年5月Google提出智能電視,Android系統引發電視產業的革命,開放性的操作系統徹底改變了電視的形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內容和應用成為廠商追逐的重點。而從Apple、Samsung、聯想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智能終端廠商最后的落腳點都是在于對內容程序的構建上。從海信、TCL、長虹、創維近兩年的布局上也可以看出,彩電大廠一方面是擴大產品鏈,另一方面就是積極向內容產業滲透,單單依靠硬件制造已經不能在智能時代勝出。
趨勢二:三網融合下的數字家庭概念得以實施
在“十二五”規劃中,對三網融合的目標是“實現”,因此在2011年沉寂一段時間的三網融合,又大張旗鼓的進行。三網融合的實現方式很多種,而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各種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
目前電視具備上網功能已經實現,電視、手機、PC三屏融合也技術性實現,同一品牌間三屏融合已不是夢想,而電子產品與家電產品之間實現互聯互通還需要技術的支撐。三屏融合、內容共享引發無線、云端服務的興起,而物聯網、云計算的應用將使智能家庭的實現成為可能。此外,在數字家庭的理念下,TV無疑是家庭的中心,除了娛樂顯示外,更有可能成為家庭的安防控制中心、家電互聯的控制中心。
趨勢三:綜合性廠商將更加受益
未來單一的專業性廠商出路較窄,而涉及白電和黑電,滲透內容和應用的綜合性廠商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電視廠商,并不局限于只做電視機和機上盒業務,也逐漸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滲入到白電領域。除了白電領域利潤率要高于彩色電視機外,對數字家庭的提前布局估計是電視廠商的長遠考慮。
TCL連手長虹共同成立了歡網科技,創維早在幾年前就建立了酷開網,提供音樂和運動內容為主,海信和康佳也組建自己的內容供應平臺,智能時代的廠商對內容和應用的布局遠高于對終端硬件產業鏈的完整布局。LTMIC認為,家電廠商最終的道路應該是綜合性的家電廠商,并且軟硬件相結合,在硬件上要注重產業鏈布局的完整性,而在軟件構建上,影視資源內容、軟件應用商店是必然的,云端服務和物聯網服務也是廠商未來競爭的重點所在。
趨勢四:智能時代已經來臨
2011年被成為智能元年,各智能產品終端都呈高倍數增長,除了智能電視、智能型手機、平板機之外,智能產品也延伸到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從2011年各大展會也可以看出,未來消費電子產品將呈現四大趨勢:即智能化的終端、軟件應用平臺的建設、智能平臺的建設及數字家庭的實現。
Apple、Samsung、聯想、Sony、海爾等大陸國內外大廠都紛紛布局智能產業鏈,從智能終端產品到內容與應用服務,云端成為近期廠商布局的重點。但從這些廠商的布局來看,Apple和Samsung最具代表性。
Apple是智能產品的標桿,現階段所有智能產品都以Apple的產品為模板,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別功能的添加和修改。但從產品來看,沒有廠商的產品可以超越Apple,而Apple也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即在通過銷售近乎完美的優質硬件產品,獲得一次性的高額回報,再透過內容、應用及服務等重復性的購買來獲得持續收入,未來這種重復性的購買活動將成為Apple營收的重頭戲。
與封閉的Apple相比,Samsung更具大多數企業的特征,快速推出產品以引導和占領市場,Samsung的產品同樣會告訴競爭者和消費者,未來產品的趨勢在哪里。2011年Samsung提出“Smart Life”的智能戰略,從智能設計、智能連接、智能體驗三方面來闡述什么是智能化。
各大廠商近年來的布局也顯示了未來廠商的競爭力不再是終端制造,而是軟硬件的結合體,且單一的專業性廠商出路越來越窄,家電廠商最終的道路應該是綜合性的家電廠商,并且軟硬件相結合,在硬件上要注重產業鏈布局的完整性,而在軟件構建上,影視資源內容、軟件應用商店是必然的,云端服務和物聯網服務也是廠商未來競爭的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