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對接。擔任“天宮一號”與“神八”對接通訊連接器主要設計任務的設計師一直守在電腦前,他舒緩一口氣候,激動地跳了起來。此次“神八”和“天宮”的“對吻”,長虹生產的電連接器將擔負著兩者準確對接的重任。據了解,這個電連接器分別安裝在“神八”和“天宮一號”身上,保障兩者安全對接。不到10分鐘,中國兩個無人航天器在近地軌道成功對接;40多年,中國實現了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開展深空探索。
始終肩負著神圣的使命與責任,張設計師這種日子要等到“天宮一號”和“神八”將對接后的數據完整無誤地傳回地球,才能結束。據悉,“天宮一號”與“神八”組合飛行12天之后,這些電連接器還將在14日進行的第二次交會對接時再次接受考驗。
打造空間站“生命通道”
電連接器牽一發而動全身
兩個重達8噸的“龐然大物”在距離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之吻看似驚艷,背后卻驚心動魄。專家解釋,“神八”追吻以8公里/秒速度飛行的“天宮”,對接口的4只直徑為3.8厘米的電連接器的插頭,與“神八”對接口上4只插座的精確對接,無異于塵埃與塵埃的“碰撞”。
這就好像上面放了一根針,底下用一根線,差了幾百公里,最后要拿那個線去穿過那個針眼,非常困難。兩者連接在一起,不僅嚴絲合縫,還要把液、電、氣通上,收到“對得上,分得開”的效果。
專家表示,“對接,其實全看“神八”對接口上4只插座,與“天宮一號”對接口上4只電連接器的對接!边@看似簡單的對接成功,使得“神八”與“天宮一號”合二為一,成為名副其實的空間站。
而這些電連接器正是“長虹造”,小小的電連接器肩負著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艙內艙外交互對接中起到關鍵作用,并肩負著打造空間站“生命通道”的使命。
此外,長虹的連接器除了用于艙與艙對接外,還覆蓋了艙內、艙外應用。太空艙內形體假人也將攜帶長虹制造的電連接器,作為宇航員的一道“安全保障”,裝置在假人的宇航服身上,并隨時監控假人的各項模擬生理指數,準確無誤的傳達給地面。
經受外太空極端環境考驗
“長虹造”可靠性達到100%
長虹生產的電連接器毫無疑問承擔著導通“天宮一號”和“神八”兩個“肌體”經絡的角色。但是,研發制造這些電連接器卻沒有先例可循,目前僅俄羅斯和美國具備相關技術能力,國內長虹獨家生產,覆蓋了艙內、艙外宇航服,艙與艙對接,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雖然這個電連接器個頭不大,卻需要非常精密的制造,而且,反應非常靈敏。張設計師透露,客戶對連接器要求相當嚴格,即使是長虹的設計人員變動,客戶都很緊張。
長虹的設計人員告訴記者,與一般條件下使用的連接器不一樣,在外太空這種極端環境下,氣壓和溫度等影響電連接器功能穩定的因素很多,僅僅因為真空環境狀態,普通材質就會蒸發。因此,特別強調產品的可靠性,電連接器屬于機械金屬摩擦性連接,在強振動下保障可靠連接,可靠性達到100%。
記者了解到,電連接器主要起到“天地通話”和宇航員“生命保障”兩大作用。首先可以起到通訊的作用,正是“實現天地對話,和地面保持聯系!逼浯,作為宇航員的生命保障,電連接器可以準確檢測到宇航員的生理特征,包括體溫、血壓、心跳等等,并隨時將這些生理數據傳給地面,一方面確保宇航員的安全,一方面供航空研發。
目前,長虹正與楊利偉擔任所長的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開展生命保障系統方面的合作。
伴隨著航天事業進步
長虹登頂電連接器產業
長虹公司一直保存著一張2003年10月中旬的《金陵晚報》,頭版頭條的巨幅圖片上,神舟五號飛船內,楊利偉身著宇航服正在太空招手微笑。
張設計師指著照片告訴記者,楊利偉身上有兩條線束,白色的線束正是生理信號線,作用就是新聞中提到的“可檢測宇航員的生理指標并將信號傳回地球”;而黑色線束是語音通話信號線,利用它可以保持“天地對話”。如果線束出現異常,地面就無法實現與太空聯絡。
長虹設計人員透露,除了“天宮一號”外,在我國神舟系列飛船上,都用到了長虹連接器等系列零部件。截至目前,天上所有運行的衛星以及神舟系列飛船,都有長虹的電連接器產品在發揮作用。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長虹先后為載人航天工程配套了9大系列、1400多個規格、4萬多只電連接器,配套涉及運載系統、飛船各艙、遙測跟蹤、檢測等各個系統。
此外,在“嫦娥一號”探月工程中,長虹提供了大量的電連接器,主要應用在“嫦娥一號”衛星系統、長征火箭運載系統、發射系統、測控系統和通信系統。
目前,長虹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連接器科研生產基地,每年研制開發的新產品規格幾千種,生產各類電連接器5.5萬余種,其中雙曲面線簧連接器、深水連接器和復合材料連接器,填補了國內連接器領域的多項空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此次交會對接任務完成后,神舟飛船將逐步形成狀態固化的天地往返載人飛船,組批投產。
到2020年,中國可能會進行20余次載人航天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