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0月11日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483,首次突破6.35大關,短短幾個交易日內接連突破6.37、6.36、6.35三個關口,呈現加速升值趨勢,近期頻繁變化的匯率牽動國內對外貿易商的神經。
家電出口企業的成本在增加,但以成本增長的三大部分:匯率、原材料、勞動力來看,匯率是對企業影響最大的部分,而且也是最讓企業痛心的部分。
每談定一筆訂單,從定價、預付款、生產交貨到付尾款中間有幾個月的差距,頻繁波動的匯率使出口企業的交易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一位小家電企業外貿銷售人員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筆100萬美元的訂單,如果人民幣升值前的匯率是6.9,100萬美元折算為人民幣為690萬元,若付款時人民幣升值,匯率變為6.4,100萬美元折算為人民幣為640萬元,只因為匯率的變化,企業收入直接少了50萬,50萬元人民幣就白白損失在了匯兌上。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機構對家電企業在匯兌上的損失做過統計,以家電1000億的出口規模計算的話,到現在只匯兌憑空蒸發的利潤就超300億了,寧波西摩電器董事長董越君直言。
原材料成本增加企業可以接受,勞動力成本增加也不怕,起碼是把這些錢發給工人提高了工資,但因為匯兌白白損失,太可惜了,董越君說。
格力電器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也告訴中國家電網記者,當下最擔心的就是人民幣升值,格力的交易額大,且定價與交貨、交貨與收款有一定時間差,如果期間人民幣稍有升值,對格力都將是一筆不少的損失。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企業對人民幣升值有一定的預期和準備,雖然也不愿升值,但他們更為期盼的是,人民幣匯率不要在短期內這么頻繁的波動,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外商不敢下單,企業不敢接單,因為企業也不知道該怎么定價。忙活半天再賠了錢根本受不了,一位企業外銷經理表示。
甚至更有大企業直言,人民幣升值倒不如一步到位,國家直接告訴我們到底會升幾個點,也好跟外商談定價格。
因為如果匯率升值,企業為了贏利肯定要轉嫁成本,只能提高出口價格,當整個行業都在提高價格時,客戶和市場也只能接受。
美國屢次向中國政府施壓欲使人民幣繼續升值,其實,人民幣升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我國的出口,但反過來考慮,中國是全球家電制造大國,美國意欲打擊中國的制造業,但美國卻也不會在其本土重啟制造業,還是會依靠進口,目前美國市場上幾乎一半的家電產品均產自中國,人民幣升值只會抬高產品售價,致使美國本土物價上漲,最后受不了的還是美國自己。
據不完全統計,匯改以來人民幣名義上升值了30%,但如果實際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升值幅度可能超過60%。家電本已進入微利時代,一筆100萬美元的訂單,利潤也就是三四十萬人民幣,因升值蒸發一大部分,再扣除工人工資等各種費用后,最后也就所剩無幾。難怪有冰箱出口企業外貿老總表示,現在做出口已經不賺錢。
廣交會上,家電企業紛紛期盼人民幣匯率維穩,呼吁國家頂住壓力保護實業。而就在第110屆廣交會開展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已明確表示要保持出口政策的基本穩定,增強企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