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爐的國產彩電企業上半年財報顯示,國產彩電企業遇到了年初未曾預料到的困難,企業普遍將原因歸咎于行業價格戰、政策拉動效應遞減等。不過,筆者日前在與業內人士溝通時了解到,中國消費者比美國消費者更愿意為LED這樣的新技術付費,因此,下半年LED液晶電視或將拉抬國產彩電企業業績。
從財報來看,海信電器上半年雖然實現營收94.9億元,同比增長了27%,環比卻下降了2%,2.47億元的凈利潤在業內看來低于預期。四川長虹上半年實現營收186.12億元,同比增長40.18%,而凈利潤只有4063萬元。公司彩電業務營收61億元,其營業利潤率仍較低,僅有14.86%,同比下滑1.55%。TCL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收231.66億元,同比增長32.18%,其中多媒體產業銷售收入為107.42億元,占比47.37%,同比增長6.98%。然而其凈利潤卻是虧損2.93億元,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可能也是導致TCL多媒體前CEO于廣輝離職的重要原因。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研究認為,上半年黑電行業增速繼續回落,國內品牌銷售低于預期,有四點原因:一是液晶電視更多的是改善型需求,受收入預期的影響大于其他家電產品;二是面板價格下降,導致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三是國外品牌的競爭沖擊,今年第二季度價格戰慘烈;四是LED液晶電視迅速放量,導致部分企業的普通液晶電視(即傳統CCFL液晶電視)庫存上升。
某國產彩電企業高層近日表示,在去年大好形勢的鼓舞下,今年初國產彩電企業對2010年彩電市場出現了過于樂觀的預期,F在情況不如預期,一是因為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政策拉動效應出現了遞減現象,二是今年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對家電產業不可避免要產生影響。
不過,業內分析認為,TCL上半年財報虧損,與其沒有正確看待今年彩電市場的產品升級,在LED液晶電視上行動遲緩有關。反觀轉型LED液晶積極的創維、海信,財報就遠遠沒有TCL那么難看。
業內調研報告顯示,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中,LED液晶的銷售比例不一。目前韓國市場是LED液晶銷售比例最高的,達22.2%,美國、日本、中國的比例分別為8.5%、5.8%和4.1%。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LED液晶電視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消費者是否愿意購買價格相對更高的LED液晶電視?
某彩電企業高層對筆者透露,調查顯示,中外消費者能夠接受的LED液晶與普通液晶的價格比不一。美國消費者要到兩者價格比為1.2:1時才會大量購買LED液晶,中國消費者則只需等到1.5:1就會大量出手購買LED液晶。
中國消費者在電子產品方面比歐美消費者更“新潮”一些并非個案。手機業人士都知道,與中國消費者用的手機相比,歐洲、美國和日本消費者用的手機要“土氣”或笨重得多。因此,中國消費者更愿意接受LED液晶這樣的新事物,并不令人吃驚。
筆者在某家電賣場了解到,某外資品牌40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價格為4600-7200元,該品牌40英寸全高清LED液晶電視的價格為7700-12000元左右,LED與普通液晶價格比為1.7:1左右。某國產品牌4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價格為3600-4800元左右,該品牌42英寸全高清LED液晶電視已降至6600-7600元左右,LED與普通液晶的價格比約為1.5-1.8:1,這個比例幾乎已經達到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比。
另據了解,美國市場LED與普通液晶價格比目前為1.5-1.8:1,但美國消費者普通接受的比例為1.2:1。這或許意味著,如果LED液晶電視下半年繼續縮小與普通液晶電視的價格差,LED液晶將拯救國產彩電企業,而中國LED液晶電視的普及有望趕超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