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中國企業只是關注產品技術,工業設計還很難被接受。這兩年,在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浪潮中,工業設計越來越受關注。”從事工業設計有近10年經驗的開能設計公司設計總監李瑨表示。記者了解到,僅從家電領域的企業戰略來看,工業設計也已成為它們的基礎性技術,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發生著轉變。不過知易行難,想擺脫依賴現狀自主研發,中國工業設計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家電企業建立設計機構
作為在中國經濟中占據一定比重的消費電子產業,正面臨著從最基礎的加工制造產業向智慧創新產業的再次升級,而工業設計水平的提升是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記者了解到,當前國內消費電子企業的工業設計水平,則呈現出“點高面低”的不規則發展狀態。
TCL多媒體全球研發中心平板設計中心副總經理嚴方紅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隨著超薄、多功能技術的不斷融合,消費電子產品的工業設計越來越重要。以彩電為例,產品會朝著上網無線化、內容高清化、服務多樣化等方向發展。
而從產品角度看,長虹最新推出的電視也明顯帶有“精工細雕”的成分,以長虹第二代“歐麗安”等離子電視為例,在節能、超薄、3D、全高清等技術指標上取得了同步推進。記者了解到,在長虹內部,工業設計連同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及工程設計等并稱為四大基礎共性技術能力,可見工業設計在長虹中的地位。
“前不久我們和清華大學達成合作,雙方將在黑色家電、白色家電、先進制造領域和工業設計四大方面展開長期合作。”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副總經理陳寧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此外,海爾集團海高設計制造公司平均兩天申報一項專利,深圳三諾電子有限公司多次舉辦“三諾”杯工業設計大賽,聯想有多個創新實驗室全面負責設計戰略的制定、全線消費產品的設計開發和設計推廣,奇瑞、華為、康佳、飛亞達等工業企業也都在設計創新中邁出了新步伐。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國內消費電子領域,TCL、美的、海信、創維、長虹等大型企業均建立了各自的工業設計機構。有的是作為公司的獨立子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有的則是作為公司的研發團隊出現,有的則還屬于企業的美術設計部門。
政府力挺工業設計
隨著中國創造越來越受關注,工業設計作為可實現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節點,其產業發展也頗受業內人士關注。
開能設計公司設計總監李瑨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創造是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必然方向,由制造到創造的這個過程也將實現對制造業優勝劣汰和產業升級。開能與其他工業設計公司最大的差異在于具有品牌咨詢背景,以品牌的角度進行工業設計,開能相信產品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品牌和文化的競爭。
而政府支持也成為工業設計領域的亮點。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促進我國工業設計加快發展,應加強知識產權應用和保護,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在此期間,地方性的工業設計基地也陸續出現。如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就是北京市首批10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之一。北京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陳冬亮介紹說,作為設計企業的“搖籃”,近年來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已培育出一批為世界500強企業提供設計服務的企業。
記者了解到,從幾年前創辦DRC工業設計產業園到今年申辦設計之都,可以看到政府和社會對創意產業的重視和扶持,相信今后包括開能在內的工業設計行業都會受益于政府的產業支持。
李瑨認為,工業設計對產業的拉動效應有目共睹,越早意識到工業設計對產品的提升價值的企業會越早收益。不同的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需求會存在差別,當前階段工業設計更多地扮演“創造”是為了更大規模的制造。當然這也只是基于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中心的地位所致,長遠來看,工業設計對產品的創造會逐漸由形態的創造演變為品牌的創造、生活方式的創造、文化的創造。
自主設計還需時日
由于消費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使用新技術,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趨于復雜,這就更需要設計師將高技術人性化,使用戶在使用中得到樂趣甚至是驚喜。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全球的消費電子領域,蘋果公司一直以其超前的工業設計引領潮流。無論是iPod、iPhone還是iPad,蘋果的設計總是讓人們翹首以待。這些產品為其他消費電子企業的設計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特別值得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工業設計領域學習和借鑒。
何人可指出,當然這種學習和借鑒決不意味著抄襲和拷貝,而是了解未來國際消費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把握工業設計的新動向,從而創造出中國特色的國際級產品。
記者了解到,在這些年的研發過程中,工業設計還凸顯了整合各種資源的特征。iPhone、iPad等產品所使用的技術大多都是業已存在的技術,但蘋果公司的過人之處在于在充分洞悉消費者的需求的基礎上,整合全球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設計系副主任張帆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產學結合是目前家電領域工業設計的最大特點。問題是設計和產業化有距離,學院派設計出的產品還沒有在家電業得以廣泛的應用,只是起到給企業提供樣本的作用,離真正產業化還很遙遠。
記者了解到,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工業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由于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只好炒作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設計上缺乏自主創新和品牌意識,很難在國際舞臺上樹立起中國產品的形象。這需要新一代的設計師具有全球化的設計意識,深入研究技術前沿和工業設計的發展趨勢,在產品的可持續發展設計、商業模式設計、用戶研究等方面下苦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