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伴隨著平板彩電產業的加速發展,LED電視已經成為整個平板市場的主流核心。而為了全面占據制高點,本土彩電品牌開始集體布局高端LED產業鏈,全新打造高端LED電視精品。
據悉,創維作為國內領先品牌,從去年10月就開始圍繞LED產業鏈,打造從原材料、零部件、模塊到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而且圍繞該產業鏈,形成了完整的產業格局,而LED照明和商用顯示屏則為創維提供了新的機遇。
康佳也是涉及LED領域較早的企業之一。據了解,早在2001年,康佳就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作為進入LED產業的探路者。據康佳研究院副總經理唐紅民透露,為搭建完整產業鏈,特別是為加快LED上游進攻步伐,進行相關技術準備,一個專門負責LED技術研究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兩個技術研發團隊已在康佳研究院建成。而LED背光源的設計和生產線也已經在昆山奠基。
另外,海信也是我國最早建立LED背光源液晶模組生產線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最早推出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的企業。海信在LED背光平板方面最值得稱道的業績,是其比同行業更早發覺到市場的趨勢并投入研發力量。在LED平板上的成功經驗,甚至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在平板行業上所取得的敏銳先機。
在2007年9月,海信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國電視行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打破了洋品牌在平板電視上游產業鏈的壟斷地位,使中國企業與洋品牌在平板產品競爭上擁有了話語權,產品差異化也隨之變成了現實。降低生產成本是海信電器投產液晶模組生產線的另一個重要目的,通過建設、投產模組生產線,海信能夠控制的平板電視成本由原來的30%上升到了70%以上,顯著降低了產品成本,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2009年12月,國際電工委員會確定了由來自海信的劉衛東博士牽頭起草LED液晶背光分規范國際標準,同時,劉衛東博士還將與外國專家共同牽頭起草背光顯示總規范標準。該系列國際標準由中國企業負責制定,在全球平板顯示領域還是第一次。
此外,包括LED液晶電視在內的LED產業實際上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最熱的投資領域,在2009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發布《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后,國內LED從下游的應用、封裝到上游的芯片、襯底材料的投資都開始火爆起來。在“發展意見”公布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包括三安光電、德豪潤達、浪潮、清華同方在內的總規模超過600億元的LED中上游投資計劃相繼出臺,而全球四大LED芯片廠商之一的美國科銳也開始在惠州投資建設上游工廠。
因此,對于中國的LED液晶電視產業來說,這意味著以往受制于歐、美、日、韓企業的芯片領域,由于國內上游產業配套逐步完善,國產彩電巨頭將擁有與三星等日、韓企業同樣的上游外部資源,是非常大的利好。
實際上,此次LED液晶取代CCFL液晶,與當初CRT被取代的過程類似。在液晶電視發展初期,全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技術掌握在日、韓和中國臺灣的少數面板巨頭手中,導致2006年至2007年內地平板全面被動。為了解決面板核心部件的問題,內地彩電巨頭只好自建面板和液晶模組。
業內專家表示,LED代表了未來液晶的發展方向,而本土彩電品牌在LED液晶領域的提前布局和市場優勢,為其在未來5~10年成為全球彩電市場的領先品牌奠定了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