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產業價值鏈、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三個維度推進企業變革與發展,這是長虹矢志不渝推進的“三坐標戰略”。其中,延伸產業價值鏈是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的核心和關鍵。
近年來,長虹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核心技術能力,將產業發展與科技進步有機結合,通過夯實“黑+白”傳統家電產業,大力發展IT、通訊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目前已初具三網融合的產業和技術基礎,闖出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
大力發展關鍵部品產業,加快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
創建于1958年的長虹公司,其非凡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毋庸置疑。
2009年,長虹這艘“家電巨輪”二次起航,“二次創業”由此起步。“舵手”趙勇對長虹未來發展畫出藍圖:實施“三坐標戰略”,加快進入多種關鍵器件,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打造完整產業鏈,產業發展進入高附加值領域。
實現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核心是大力發展關鍵部品產業。如何突破?趙勇將目標首先鎖定在新型平板顯示器件上。
早在2004年10月,長虹就發布了造屏計劃書。誰都沒想到,長虹在等離子開發上會如此“大手筆”——投資60億元建設PDP生產線,投資約1億美元曲線收購韓國歐麗安公司75%股權,進而掌握了PDP全球1/3的有效專利。
隨后,長虹集團出資9500萬美元、世紀雙虹出資9000萬美元、美國MP出資4000萬美元,共同組建成立2.25億美元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等離子顯示器件生產基地。
長虹進軍等離子,是趙勇實施“三坐標戰略”、發展關鍵部品產業的第一步棋。然而,在外界看來,由于液晶在平板市場份額上占有絕對優勢,這是一步險棋。然而,在長虹看來,投資建設等離子是“修道”之舉——通過資本手段,無中生有地走出一條路來,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做,起初風險很大,但項目進入穩定期后,受益也更大。“修道”也需“借道”。走液晶的發展路徑,被長虹稱為“借道”,這其實也是國內彩電企業的慣用之舉,一方面通過“屏+模組+整機”一體化設計制造,有利于資源匹配形成產品差異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為整機生產穩定部件供應。
除此之外,長虹還用“循道”之舉,布局OLED技術。“循道”,就是看好一種前瞻性技術,便有意識投入,一旦產業時機成熟,便可以迅速規模化。
事實上,長虹的發展眼光,沒有局限在電視面板領域。在趙勇“三坐標戰略”的構想中,提升嵌入式軟件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工業設計、工程技術四大核心技術能力,被視為企業未來發展的立基之本、活水之源。
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是實現“長虹制造”向“長虹創造”轉型的決定性之戰。
推動各大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作為國內惟一擁有“屏”研發制造技術的國有大型家電企業,彩電是長虹的根與本,但過去傳統的顯示技術已被今天新型的等離子顯示屏、液晶屏及模組、OLED等多種高端顯示技術所取代。
2009年10月,長虹全面啟動以“產業聚焦,振興彩電”為核心的龍騰計劃,通過整合公司內部市場、研發、制造、服務等資源,全面提升彩電競爭力。
在技術體系方面,長虹強調“洞察與速度”,即把技術能力轉化為成本優勢和差異化優勢;在制造體系方面,強調精工品質;在服務體系方面,強調用戶接觸體驗,導入增值型服務。
目前長虹擁有平板電視的核心技術——屏研發制造技術,并實現了完全自主研制,形成了“面板+整機”的垂直整合產業布局。
按照趙勇的構想,長虹要借發展等離子的機遇,為發展OLED作鋪墊,通過PDP的研發來儲備技術和人才,讓長虹能在下一輪電視屏幕技術革命中與國外企業比肩。
2009年11月,長虹旗下虹視公司聯合電子科大、蘇州大學以及業內11家OLED關鍵材料及設備單位,建設中國目前惟一的“OLED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成為中國光電顯示產業鏈的核心機構。
在冰箱、空調研發、生產領域,長虹實現自主擁有核心技術——壓縮機研發制造技術,形成了“壓縮機+整機”的垂直整合產業布局。目前,長虹擁有“華意+美菱”的中國最強大的冰箱陣營,“長虹+東元”的高效空調也成為細分市場領軍者。
長虹以傳統整機制造為產業平臺,以關鍵部品為牽引平臺,以核心技術為支撐平臺,目前已建立起有效的自主創新技術平臺和產業平臺,構建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2009年,長虹集團實現整體銷售收入476億元,同比增長25%。國內市場銷售取得大幅增長,其中家電下鄉彩電銷量全國第一,冰箱銷量位列行業第二。
瞄準產業上游關鍵技術,掌握家電產品定義權和話語權
瞄準產業上游關鍵技術,加快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使長虹掌握了彩電、冰箱、空調等家電產品的定義權和話語權。
近年來,長虹著力增強在關鍵部件研制方面的能力,成功構建起了“終端產品+內容平臺+網絡運營+商業模式”的數字電視產業鏈運營模式,滿足消費者由“看電視”向“用電視”轉變的需求。
去年,長虹在自主創新上實現重大突破:長虹平板電視驅動芯片、數字家庭嵌入式軟件平臺、SoC芯片三大項目入選國家“核高基”科技重大專項;長虹國家級技術中心榮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成就獎”,公司擁有發明專利380余項,位列全國家電企業第一名。
在標準研發方面,長虹參與數字電視國家工程中心、閃聯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今年1月,由長虹牽頭,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所等15家企業及科研院所參與,歷時5年編制的《數字接口內容保護系統技術規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并于3月1日正式實施。
長虹在關鍵項目建設上也捷報頻傳:虹歐等離子面板項目已實現全面量產,將徹底結束行業“缺屏少芯”的歷史;長虹與臺灣友達共同投資組建長智光電,目前液晶屏及模組全面投產;長虹OLED新型顯示器件正式下線;長虹華意壓縮機“600項目”竣工投產,目前已具備年產2000萬臺各類冰箱壓縮機的生產能力。
長虹的軍工產業也取得很大發展:長虹新型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的各項性能指標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長虹航天電源系統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長虹電連接器應用到神舟系列飛船、所有衛星,通過這些“關鍵部件”,航天員實現“天地通話”。國慶60周年大閱兵上,11個受閱部隊方陣中均有長虹軍工產品作裝備展示。
作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提供商和服務商,目前長虹已率先突破國內企業普遍不掌握核心技術、處于產業下游的被動局面,在技術上深入核心關鍵領域,將產業鏈從下游的整機拼裝向上游的關鍵零部件制造轉型、從低附加值的產品向高附加值的產品制造轉型,逐步闖出了一條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的科學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