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1日“家電下鄉”政策在全國實施以來,2月-5月,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月均增長36%;銷售額由13億元增加到40億元,月均增長45%。但也有數據顯示,冰箱、彩電、洗衣機三大傳統產品的銷售額竟占據了90%以上,而近年來發展型的家電新產品則遭受市場冷遇。
農村市場呈現兩極化格局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全國“家電下鄉”各類產品銷售情況統計,2009年1-6月份,冰箱、彩電、洗衣機的銷售額比重分別為68.50%、13.72%、10.13%,成為“家電下鄉”三大主要銷售品類。而空調、電腦、手機、熱水器等“家電下鄉”產品銷售比重則很低。
另外,研究表明,只有15%的農村居民表示自己對“家電下鄉”政策較為了解;超過56%的農村居民表示自己對“家電下鄉”政策了解很少。加上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仍停留在傳統的基本需求階段,城市家庭常見的空調、熱水器、電腦等享受和發展型家電,對收入水平不高的農村居民來講,還屬于奢侈品。這就制約了包括這些產品借“家電下鄉”政策在農村市場的普及和推廣。
部分企業開始面臨選擇
目前,冷淡的市場結果使許多借“家電下鄉”的發展型產品企業面臨艱難選擇。前進,還要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宣傳推廣,面對不可預知的市場,已沒有什么能夠支撐他們繼續堅持下去。后退,前期針對“家電下鄉”所做的種種努力將付諸東流。前進還是后退,已成為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最大難題。
面對如此反差,業內相關專家指出,“家電下鄉”政策的出臺,為類似太陽能熱水器、電腦這樣的新興企業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市場。但農村市場與城鎮市場相比,在消費者收入水平、使用環境、服務條件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劣勢。因此,那些試圖單純依靠“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在農村市場獲利的想法本身就非常不切實際,這就導致了他們在下鄉后,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消費者對補貼后的產品不“買賬”,最終致使這些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放棄短視才能收獲碩果
與那些“騎虎難下”的下鄉企業相比,我國的一些類似天普太陽能這樣的品牌企業,早在多年前,就嘗試著進入農村市場,在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和失敗后,他們對農村市場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趨勢已經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并在數年前就開始圍繞農村市場做了各種努力和提高。
天普太陽能總經理程翠英對記者表示,做農村就是做未來,太陽能熱水器下鄉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農村市場具有自身的特點,企業只有放棄短視,才能提高農村消費者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充分激活農村市場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消費潛力,進而占據未來市場。方正電腦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方正科技會認真研究不同區域的農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特點,并針對農民的消費需求,在產品、技術、服務、渠道等各個層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提高,從而把消費者對電腦的需求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