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的熱潮還在延續,但熱賣電影《阿凡達》的奇跡能否在消費電子領域復制?
“制作好的3D畫面是很困難的。”在參加完4月9日在深圳舉行的3D高峰論壇后,索尼集團3D&BD項目管理部門的部門長(兼任索尼3D戰略辦公室負責人)島津彰對記者說。在他看來,3D產業發展初期的魚龍混雜已經讓索尼感到了3D產業夭折的風險。
對于已經將自己的3D產業未來規模定在1兆日元的索尼來說,3D產品顯然是其繼Walkman、游戲平臺PlayStation之后的又一戰略性產業,為此索尼已經做好了建立3D完整產業鏈的準備。
按照島津彰的介紹,目前索尼已經在包括3D影視內容、3D游戲機、3D投影機、3D攝像機、3D電視、3D藍光播放器、3D筆記本電腦等產業鏈領域都完成了前期的技術和資金布局,而且建立了專門的3D技術中心。
此前索尼也試圖通過藍光技術來建立一個完整的藍光產業鏈,如今3D技術的突然爆發讓索尼將藍光與3D技術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新的3D娛樂產業。
島津彰告訴本報記者,“3D必須帶給消費者震撼的效果,如果一些質量差的3D內容讓消費者感受不到3D技術的沖擊,那么這個產業的發展將受到很大影響。”
3D商業模式確立
3D技術并非最新的技術,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很多企業就開始研發3D技術,但是技術上的不成熟和商業模式的缺失讓3D產業一度沉寂下去。
進入21世紀,在三星、三菱等消費電子巨頭的帶領下曾嘗試進入3D家庭消費電子市場,同樣由于3D內容的缺乏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于是消費電子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身上。
“目前3D產業鏈的所有企業都希望借助3D技術來打造全新的高附加值產業,這就是3D產業發展背后的商業驅動力。”島津彰對記者表示,如今在3D顯示技術日趨成熟的情況下,3D產業所需要的商業模式也在逐步確立。
根據島津彰的介紹,從終端制造商來看,傳統的彩電、碟機和游戲機廠商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可以承載3D技術的層次,而且在金融危機中這些企業都深陷價格戰泥潭而出現了虧損,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求高附加值的新技術產業很有必要,顯然3D正是這個產業。
按照索尼的計劃,索尼將在2010年夏天前推出系列3D產品系列,其電視、游戲平臺、筆記本電腦以及藍光DVD播放器將統一圍繞3D理念構造。
顯然對于在平板電視時代一直被動,已經掉到行業第三位的索尼來說,3D將是其重振威風的重要機會。
事實上,索尼在3D領域的確擁有著成功的資本。島津彰告訴記者,如果從單項業務來看索尼的優勢并不明顯,比如說索尼影視娛樂在好萊塢只占20%的份額,而索尼電視的占有率也只有12%左右,但是從3D產業鏈的布局來看卻很完整。索尼現在不僅可以為數字電影院線提供4K的3D投影機,而且還擁有自己的藍光3D編輯中心,甚至為電視臺提供轉換器等3D廣播器材,此外在從數碼相機到LED液晶電視在內的所有終端領域都有布局,其中包括通過固件升級來使PS3游戲平臺植入3D游戲。
內容仍是短板
即便如此,索尼要想達到三年內打造總規模為一兆日元的3D娛樂產業,依然需要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
島津彰表示,從3D電影發行商來看,已經確立的3D商業模式刺激了其投資的熱情,傳統院線為了挽救不斷下降的票房市場,開始通過投資3D數字院線來讓自己的票房提高1.5-2倍,而第三方數據顯示,到2013年全球的3D熒幕數量將增加到1.4萬塊,而未來增長的重點是包括中國在內的非美國市場。
由于索尼等提供了成本更低的3D投影機和可回收的3D眼鏡,以及數字院線拷貝成本的下降,讓3D影院的投資比預期更強。此外對于游戲和動畫片制作商來說,其原來的產業已使用了很多3D技術,因此其向3D游戲和3D動畫片的切換并不需要太多的投資。
然而,從產業鏈的布局來看,目前依然存在滯后和短板的環節就是廣播電視運營商和網絡運營商。
按照島津彰的介紹,由于制作3D電視節目需要購買大量全新的3D攝像器材,而且傳輸3D節目還需要對現有的廣播和寬帶網絡進行升級改造,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在3D電視用戶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級時,這些運營商和電視臺還在觀望。
為此,索尼開始與美國、日本的電視業者進行了廣泛溝通,并且通過合資合作的方式來推動這些廣播業者進入3D領域。
除了索尼影視娛樂計劃在2010年發行自己的第一部3D電影《食破天驚》外,索尼還與探索頻道、IMAX公司在美國合資建立了首個專門的3D電視網,此外在體育節目轉播領域,索尼先后與ESPN、國際足聯和美國高爾夫聯盟PGA建立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將用索尼的3D攝像機拍攝和直播今年南非世界杯的25場比賽。
此外,為了確保索尼的3D液晶電視可以收看到3D廣播電視節目,索尼正在與ESPN、DirecTV,以及英國的BskyB廣播公司合作推出一些3D電視頻道。
索尼還在研發更多的壓縮技術來保證3D影視內容的高速下載,當然這也需要現在的廣電和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升級,目前中國在建設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以及寬帶網絡在2012年將達到8兆的水平,這顯然為3D內容的在線下載提供了可能。
產業夭折風險
然而無論是索尼等硬件商,還是廣播電視運營商都對3D技術的未來還存在著一些疑慮,因為目前3D電影等內容制作熱潮中,卻存在著魚龍混雜的情況。
島津彰告訴本報記者,索尼正在研發可以使3D畫面身臨其境的技術,“絕對不能讓3D陷入物體突然砸向觀眾的誤區,同時通過硬件技術的開發實現全高清的3D,通過LED背光的高速切換來實現左右眼畫面重合的最小化”。按照他的說法,3D電視要提供給觀眾的一定是區別于2D畫面的震撼感,如果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都是一些顯示效果不好的由2D畫面通過芯片轉化過來的3D畫面,那么會形成一種3D技術不過如此的糟糕局面。
其實對于2010年將有近30部3D電影拍攝的局面,《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曾指出,目前3D電影中存在濫用3D技術的問題,這很可能導致3D產業的坍塌。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市場3D電視等產品的商業環境依然不成熟,中國迄今還沒有一個真正的3D電視臺和節目,這樣索尼、三星等通過2D切換3D技術以及藍光3D播放器等“退而求其次”的方式,也可能傷害到中國3D產業的未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