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三網融合已經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是過去十幾年中,中國的三網融合其實并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來自監管體制和運營體制的障礙。
今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三網融合的推進綱要后,這一科技業焦點繼續在全國兩會上發酵。
3月4日,本報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將向本次人大會議提交《關于加速推進三網融合政策落實的策略建議》,其中提到分“三步走”建立三網融合的管理體制,即從成立國務院跨部委協調機構,到實體機構融合的“中間階段”,再到建立獨立的大監管機構。
身為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顯然對三網融合過程中的糾葛和博弈深有體會。去年8月,正當包括TCL在內的一眾家電廠商推出的互聯網電視銷售日漸火爆時,廣電總局頒布了通知,要求互聯網電視內容提供商必須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要想實現三網融合,最終建立類似于英國OFCOM這樣的獨立監管機構非常必要,至少要先建立起類似于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這樣的融合性機構。”李東生告訴本報記者。
擔心“互相扯皮”
“三網融合已經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是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的三網融合其實并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來自監管體制和運營體制的障礙。”李東生3月4日如是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其實以互聯網電視、閃聯電視、數字家庭為代表的三網融合產品在技術上早已成熟,但是由于廣電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的條塊分割,三網融合的終端產品在2009年前始終難以真正進入市場。
李東生坦承,“前期我們推廣互聯網電視,甚至是數字電視一體機的過程中已經感受到了兩種經營體制的差異帶來的困難。”
由于歷史的原因,具有公益性質的廣電運營商在全國范圍內分為了四級體制,而且一度存在著337家分散的廣電運營商,這導致電視機廠商和機頂盒廠商為了搶占市場就必須全國范圍內圈地。TCL多媒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從2008年開始我們推廣數字電視一體機這一前瞻性產品,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廣電運營商為自身利益的阻撓,數字一體機目前依然市場份額很小,而且我們要抽出大量人力到每個城市,甚至每個縣城來進行談判。”
對于2009年3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火爆起來的互聯網電視,李東生告訴記者,廣電總局發布相關通知后,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曾代表十多家彩電廠商來與廣電總局相關部門溝通,然而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態度,而工信部方面則對互聯網電視這一可以提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給出了明確的支持。
李東生在即將提交的建議中提到,長期獨立發展起來的兩個行業,在觀念上、行業標準上、行為準則上存在巨大的差異。
李東生表示,“雖然1月13日公布的三網融合政策在理論上已經排除阻礙三網融合的行政性障礙,但在實踐中,由于分業監管的體制問題并未解決,因而在執行時可能依然會困難重重,較易形成互相扯皮的局面。”
他認為,三網融合的實施絕不是簡單地全面開放電信和廣電市場,一放了之,“還需要繼續堅持和保護電信改革重組的成果和現有行業的合理準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