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下了第一張互聯網電視“PASS”卡,一夜之間,CNTV(中國網絡電視臺)成為無數內容提供商艷羨的對象。
央視網總經理汪文斌日前透露,CNTV已經獲得了國內第一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為具備聯網功能的電視機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連接的視頻服務。
彩電廠商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這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的發出,意味著此前處于灰色地帶的互聯網電視被認可,彩電廠商從此可以與擁有牌照的內容商無間合作,比如剛剛與央視國際達成合作的清華同方;憂的是,這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的發出,或意味著此前廠家自建的內容平臺存在“非法”嫌疑,彩電廠商希望向產業鏈縱深延展的可能性降低,依然只能成為內容通道。
牌照首發“國家隊”
汪文斌介紹稱,網絡視頻“版權時代”的來臨,為中國網絡電視臺的建設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國內主流網絡視頻網站大打“版權牌”的背景下,積極爭取網絡視頻版權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加快網絡視頻的生產和市場化版權經營開發已成為中國網絡電視臺未來發展重要戰略之一。“正版內容將成為中國網絡電視臺的核心生產力和競爭力”。
“廣電總局對央視國際發放第一張互聯網電視牌照意義重大,不僅表明了對互聯網電視發展的態度,還意味著只要不涉及版權糾紛,互聯網電視可以放開發展。”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說。
清華同方成為最先與CNTV達成合作的彩電廠商。
“我們正在逐步完善網絡電視內容支持平臺。一方面我們與中國網絡電視臺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為我們的網絡電視提供正版、海量的內容支持,另一方面整合同方集團的資源,包括百視通,以及在電視購物、可樂吧游戲、互動網絡教育等方面進行完善。”清華同方電視副總經理王向東稱,清華同方電視將提供互聯網電視硬件,并予以全國數千家經銷商形成的銷售網絡支持。而CN TV方面則負責運營,除了廣告收入之外,還將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如付費點播等,運營收入清華同方電視將獲得部分再分配所得。
“和CNTV的合作,至少是使網絡電視可支持的節目內容增長了百倍以上。更為重要的是,CNTV擁有獨立的新聞采編和內容制作牌照,網絡電視將不僅僅是傳統電視的上網,消費者渴望在網絡電視上欣賞到與傳統電視不一樣的內容。”
彩電廠商自建渠道收窄?
事實上,想和CNTV牽手的彩電廠商,遠不止清華同方。
消息人士透露,創維、長虹等企業都在和CN TV洽談中,有的企業甚至“和C N T V都談得差不多了,但因為一些合作細節的問題,又擱置了。現在還在繼續談。”
耐人尋味的是,這些企業或多或少都在自建內容上撒過銀子。
比如創維,2007年就和朗科投資1000萬元打造了“盡享高清之美”的酷開網,堪稱家電企業進軍內容領域的第一步。而四川長虹在去年更斥資1.5億元,打造網絡內容平臺“樂教網站”。
但現在,如此大手筆的內容投資會不會遭遇牌照瓶頸,不得而知。
“按廣電總局頒出牌照來看,涉及互聯網影音業務的部分,確實需要申請許可。”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說,先前由彩電廠商自建的互聯網電視內容網站,或將面臨須申請牌照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互聯網電視牌照“千金難得”,因此“國家隊”給整機彩電企業開出的賬單相當不便宜,動輒上千萬元,這也是令彩電企業頭疼的地方:在大力推廣互聯網電視的同時,恐怕要為內容支持付高昂的費用。而對其他視頻網站的內容資源,礙于“可用于PC端,不可用于電視端”的限令,彩電企業只能望而興嘆。“除非牌照發放得更多更快,企業的選擇可以多一些,不然企業沒有多少話語權。”
業內消息稱,第二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可能發給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 )旗下的新媒體公司百視通。
網絡電視漸成標配
一邊還在與內容供應商談判,國內彩電廠商一邊已經集體而迅速地停止了非互聯網電視的生產,要讓網絡電視成為標配,可謂行動快過思維。
去年年底,TCL就在業界全面停止了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非互聯網電視的生產,所有大屏幕電視流水線全面轉入互聯網電視的生產。
康佳日前也停產了不帶網絡功能的電視。據康佳集團副總裁穆剛介紹,目前康佳已經全面停產不帶網絡功能的電視,全力普及網銳電視,“康佳從現在開始,推出的所有平板電視都將具有網絡功能。”
“在超競爭的彩電行業,不能只局限于功能點的對抗,更要注重體系的搭建,平臺競爭的較量。”康佳集團總裁陳躍華表示,“在網絡電視即將成為標配的背景下,全開放式平臺技術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康佳率先發布網銳全開放平臺正式啟動了彩電的平臺競爭時代。”
而其他廠商如長虹、海信、海爾等國內電視廠商也相應制定了在互聯網電視領域擴張的新計劃。
2009年底,長虹停產了32英寸以上非網絡電視。長虹曾向記者透露,長虹正與央視進行深入溝通,尋求深入合作模式,以獲得更多的內容支持。
據了解,早在2009年6月,長虹就已經和央視網開始了測試工作,共同探索以電視機為終端的網絡視頻服務。海爾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海爾已與央視國際就互聯網電視方面準備推出“央視模卡”網絡電視,實現數字電視的升級和換代。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透露,創維正在謀求與CNTV、上海文廣的內容合作,在談判中,最為關注的兩大因素是技術融合方便度和商業合作模式的合理性。
商業模式摸索中
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到底在哪里?一方面,彩電廠商要花錢和內容供應商合作;另一方面,消費者早已習慣了內容免費大餐。互聯網電視還基本停留在銷售以終端產品贏利階段,規模化的開放式應用、合理內容運營模式、收費流程等有效商業模式還在探索階段。
“今后,互聯網功能將成為電視機的標準配置,但在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上,我們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楊東文坦言,如果一直不收費,企業在這一產品上的商業模式架構如何搭建,又如何能夠保證有足夠的資金和費用來支持企業在互聯網電視新品上的投入是企業的普遍困惑。
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副總經理李璐亦表示,目前互聯網電視的產業環境已經成熟,但對于商業模式,企業還正處在摸索期,不排除會有很多的方式,比如搭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吸引第三方內容供應商的參與,但最終還沒有成型。
這種不確定也意味著誰都有機會。記者了解到,和TCL打官司的優朋普樂此前一直與國內六大彩電廠商接觸,希望成為內容提供方。在牌照開始發放后,優朋普樂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正在與第一批發放牌照的4家企業進行聯系,希望和其中之一合作運營牌照。“我們向電視輸送內容也是需要牌照的,希望和已有牌照的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據上述人士介紹,公司已經和部分彩電企業簽訂合同,在整機內導入源代碼,如果牌照資質問題解決,就可以開始運營。整機不需要購買,收入靠廣告或者消費者點播付費等方式實現。此前,優朋普樂號稱獨家獲得好萊塢美國索尼影視娛樂公司、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美國派拉蒙影視公司、美國環球影視公司等4家全球最頂尖影視公司的合法授權。并和內地、香港多家公司成為合作伙伴。除了影視內容,在過去三年還搭建了CD N內容分發平臺。
記者了解到,這種類似于第三方的企業并非僅此一家,業內有不少占據一定內容資源的企業希望分羹互聯網電視市場。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無論如何也繞不過牌照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