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彩電工業的年產值接近2,000億元,在電子信息產業經濟總量中占比達23%左右。以中國電子為例,目前已形成從驅動IC、關鍵元器件、面板到顯示器和液晶電視較完整的平板顯示產業鏈。
目前,我國彩電工業的年產值接近2,000億元,在電子信息產業經濟總量中占比達23%左右。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彩電工業迎來了產業振興的轉折點。在平板電視的帶領下,不僅國內銷售業績蒸蒸日上,海外銷售也迅速擴大。長期困擾業界的面板等上游零部件瓶頸得到破解。2010年彩電業的春天將更加精彩。
沉寂多年的樂華彩電高調“亮相”,瀕臨退市的廈華彩電扭虧為盈——2009年,彩電企業過上了好日子。而這一年,正是平板電視走過的第十個年頭,也是彩電企業轉型變革的重要一年,平板電視銷售如火如荼,LED(發光二極管)液晶電視也揚帆起航。
平板電視時代的彩電業一片勃勃生機,行業正在步入快速成長期。來自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平板電視零售量為495萬臺,同比增長81%,較去年12月份增長54%。可以預期的是,2010年平板電視銷售仍將上揚,并保持高速增長。
在彩電業排名前三的創維數碼集團,1月的彩電銷售大幅攀升。數據顯示,1月創維平板電視機銷量達85.3萬臺,同比增長97%,電視機總銷量為94.7萬臺,增幅22%。與此同時,創維海外液晶電視銷售量為1.49萬臺,同比增長171%,包括CRT在內的彩電總銷售量增長40%。
在2009年,平板電視的強勁表現也讓多數彩電企業歡欣不已。海信電器預計2009年凈利潤增長100%以上。海信電器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平板電視銷量大幅增長,市場占有率持續提高,且繼續穩居第一位,“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9年TCL、創維、海信在國內彩電行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17%、16%,而三者在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18%、15%。
2004年,因破產被TCL收編的樂華品牌,2009年高調在中央媒體做起了廣告。此前數年里,樂華彩電作為TCL旗下的子品牌在三四級市場銷售,低調得讓多數“樂華彩電”以前的客戶甚至為找不到售后服務而發愁。此外,連續3年虧損面臨摘牌下市危機的廈華電子也于2009年扭虧為盈,營業收入達到41.58億元,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110.12%,終于實現“保殼”目標。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彩電行業總產量為9,590萬臺,同比增長6.2%。其中,液晶電視產量6,780萬臺,同比增長65.8%;CRT電視產量2,510萬臺,同比減少45.9%;等離子電視產量299萬臺,與2008年產量基本持平。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預測,2010年彩電行業產量將達到9,800萬臺,其中液晶電視產量將達到8,000萬臺,占行業總量的82%,另外,2010年出口預計將達到5,750萬臺。
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彩電業越發健康成長。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平板電視對傳統CRT電視的替代在提速;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導向帶動了市場需求,尤其是三四級市場;另外,從供應來看,去年中大尺寸面板價格平穩、供應充足。
2009年,家電下鄉彩電銷量為717.46萬臺,銷售額128.31億元,占彩電銷售總額的21%。
今年,從整體產業布局看,面板供應和價格還是緩和的,而LED背光、網絡電視、3D電視產品等的大力推出將刺激市場需求;另外,其他政策導向也將影響需求。全國將家電下鄉的電視機最高限價從3,500元提升至7,000元,“這促使大尺寸平板電視加快進入農村市場,刺激了相關市場需求。”白為民說。
LED電視也借家電下鄉之勢加快農村市場普及。2010年的首輪家電下鄉中標結果顯示,TCL所投標的50款液晶電視均中標,而創維集團的48款液晶電視(包括LED背光電視)也入圍中標產品,海信電器也將LED電視大規模投放到農村市場。
雖然我國大陸還沒有一條彩電液晶面板生產線,但品牌廠商們在整機二次開發上贏得了消費者青睞。自2009年3月開始,多家彩電企業都相繼推出了具有互聯網娛樂功能的網絡多媒體電視,如海信藍媒系列液晶電視。今年,海信的藍媒LED電視也在家電下鄉中標產品之列。
現在,互聯網功能已經是一些企業的LED電視的標配,互聯網電視今年將會快速發展。白為民預計,2010年中國互聯網電視的增速將超過50%,銷量比重將會達到整體液晶電視的35%以上,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統計,2009年,不同產品技術類型LCD:CRT:PDP的產量比重為23:8:1,而2008年這一比例為16:14:1。CRT正在逐步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以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為代表的平板彩電。
“彩電業的回暖不是單純一個企業,而是整個行業轉型的結果。”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孫新果說,彩電業正處于兩個轉型中,一是CRT電視向平板電視轉型,“這將使整個彩電行業的產值翻一番”;另一個是電視數字化的轉型。這就帶動起了巨大的需求。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需求市場,行業活力蓬勃。1994年到1998年,許多家庭擁有了第一臺彩電。以CRT電視平均10到12年的使用壽命為限,目前這一批彩電已經進入自然淘汰的高峰期。截至2009年底,我國家庭的CRT彩電保有量達到5億臺。“這么高的保有量,假如以每年更新大約10%的速度計算,每年的淘汰量保守估計都將在4,000萬臺以上。”孫新果說。
在換代需求和技術革新的雙重因素作用下,2009年彩電企業風風火火。此外,三網融合、數字電視技術等科技革新,促進整個消費類電子市場的生命力活躍。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CRT電視向平板電視的轉型開始于5年前,“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目前,城市家庭的彩電保有量為150臺每百戶,農村家庭為100臺每百戶。彩電實現普及之后,現在進入“一戶多機”時代,這也是彩電需求的增長點。
對于2010年的彩電市場,陸刃波認為發展態勢依然看好,彩電企業的技術差別微乎其微,關鍵是“品質的競爭和渠道的競爭”。
2009年,對彩電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導下,彩電行業的重大工程集中向核心技術、關鍵部品戰略延伸,包括液晶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以及液晶模組與彩電整機一體化等項目的投資和開工建設。
特別是去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圍繞液晶面板生產線集中展開投資建設,總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包括京東方科技集團在北京投資的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南京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與日本夏普株式會社第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等。
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平板顯示產業逐漸拓寬了融資渠道,同時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部分企業也充分利用全球面板產業資源轉移的機遇,努力在新型顯示面板生產、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玻璃基板制造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以中國電子為例,目前已形成從驅動IC、關鍵元器件、面板到顯示器和液晶電視較完整的平板顯示產業鏈。中國電子旗下南京中電熊貓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賴偉德告訴記者,投資第6代和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有利于在一個高起點上迅速形成規模,帶動產業鏈發展。
要加快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必須有全局觀念。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南京、昆山和深圳等地已經形成了發展平板顯示產業的氛圍。深圳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上中下游產品基本實現本土化,隨著TCL集團和深超科技聯手投資的第8.5代線在深圳上馬,深圳發展平板顯示產業的地域優勢逐步顯現。
在南京,2009年南京引進并啟動了高世代液晶面板、發光二極管(LED)背光模組等項目,形成了新的產業格局。預計隨著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板、驅動IC等產業的落戶,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據中電熊貓方面介紹,玻璃方面美國康寧公司已表達了投資意向;液晶材料方面為夏普配套的德國默克也有在南京投資的意向;偏光片主要供應商LG化學已在南京落戶;中國電子將組織旗下的晶門科技進行驅動電路的設計,并在華虹NEC代工生產,華虹NEC也是中國電子的控股公司;南京夏普、無錫夏普均可提供背光源模組,其核心部件均在長三角地區采購。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驅動下,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建設。不過,要真正做大做強液晶面板生產線,還需要發展自主技術。
“只有我們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真正實現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認為,“以中電熊貓和TCL為代表的高世代線建設是平板顯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整體提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