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2010中國音頻產業技術與應用趨勢論壇暨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鏈建設報告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表示,在即將到來的“十二五”,視像行業將處于技術提升、結構調整和深化發展的新階段,要建立和諧的產業生態鏈,提高行業綜合競爭的實力,其中,加速完善平板顯示產業鏈是視像行業“十二五”的基礎工作。
過去5年,中國消費者的視聽享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彩電產量從“十五”期間的3.13億臺提升為“十一五”期間的4.65億臺,增長了48.6%,我國彩電產量占全球彩電產量的比重也由42%上升到46%。平板電視所占比重在“十五”期間僅僅為7%,而預計今年將會達到82%。白為民認為,即將結束的“十一五”是視像行業積極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技術進步引導了行業發展,視像行業形態已經從獨立的產品演化為顯示終端與應用密切結合的數字視聽系統。
“十二五”期間,視聽產業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將給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云計算、傳感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不斷地涌現,使硬件、軟件、網絡和服務加速融合。同時,文化產業也處于從管制到開放的轉型期,三網融合即將進入實質性階段,因此,視聽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數字化、平板化、綠色華、智能化和網絡化發展潮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應該建立行業和諧的生態鏈,提高行業綜合競爭實力。”白為民表示,要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數字電視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突破發展數字電視的瓶頸。同時,在合作模式方面也需要創新,終端和應用相結合的商業模式才能夠更好地發展三網融合,更好地開發一些在三網融合下的智能產品。
不過,白為民也表示,目前還存在許多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比如我們的產量雖然不斷提高,但是增產不增效,究其原因,是由于兩頭在外的加工模式、核心資源的缺失、規模成本優勢的減弱及創新發展積累不足等等因素使我們難以追隨上游核心技術進步的步伐,從而使行業陷入了低效益、低投入、低發展的現狀。在新的5年規劃期間,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將影響“十二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