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內容運營平臺 呼之欲出
“在內容平臺建設上,漢王科技推出了漢王書城,通過漢王電紙書中3G或者WIFI無線網絡即可登錄,隨時下載,實時閱讀。目前漢王書城注冊用戶已近10萬,日下載量近萬本,單月下載超過十萬本書籍!截止到2010年10月,漢王書城中有圖書十三萬冊,報紙60多種,期刊200多種。整合上游資源合作伙伴,構建網絡資源下載平臺,建成海量圖書樞紐,打造最大的圖書、動漫、音樂、期刊、報紙的網上shopping mall成為漢王書城的終極目標。”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不無驕傲的說道。
而漢王將80%數字圖書發行利潤讓渡給出版社的方式,短時間內就吸引了百余家出版社加盟。有出版社表示,如果堅持漢王這樣的分配模式和定價機制,整個行業鏈將進入良性循環,因為出版商賣一本電紙書和紙書的所得利潤是一樣的,但渠道卻遠遠擴充。
2010年10月26日,經過兩個多月的內測后,售價為999元的盛大電子書Bambook宣布正式上市。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盛大文學同時發布了包括云中書城、云中出版、云中搜索在內的幾大戰略,全面布局電子書產業。
2008年,看到亞馬遜Kindle模式在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的時任新浪副總編輯的侯小強與陳天橋走到了一起。而針對目前盛大文學的定位與布局,現任盛大文學首席執行官侯小強表示,盛大文學仍是一個版權運營商。他說:“把盡可能多的內容集成到云中書城,再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拓展出去,為所有和云中書城合作的內容提供商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是我們的目標。”
電子書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還是內容資源與平臺服務的競爭。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幾家大的電子書企業均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圖書平臺,但在版權制度的約束下,電子書企業建立內容平臺不僅需要和出版社簽約,還要和作者簽約,所以很難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各個企業的版權保護技術、電子圖書文檔格式的不統一使得內容資源不能形成通路。
新聞出版總署《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中提到了建立國家級電子書內容資源投送平臺,意在整合現有出版單位圖書資源形成統一的內容發布平臺,由國家建立內容資源的集散中心,以單一接口完成與各個電子書硬件制造商的內容資源對接。國家級內容平臺的建立將規范內容提供商與硬件企業各謀其政,各司其職,是平衡各方利益訴求的有效解決方法。而如何整合各方已有的資源優勢,如何統一各種標準,真正形成有利于電子書市場發展的產業格局,應當是產業各方急需思考的關鍵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