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平板電視時代,上游核心技術的缺失一直是國產彩電品牌無法跨越一大屏障,尤其是在平板電視普及加速的趨勢下,瘋狂的價格打壓,令國內眾多彩電企業更是無法與外資彩電企業相抗衡。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只有真正掌握上游核心技術,才能在彩電市場占據一定的市場地位和享有話語權,這一點已經成為了眾多國內彩電企業共同的心聲。
正是在這種市場競爭壓力下,眾多國內彩電廠商近兩年開始全面涉足上游核心技術的研發。據筆者了解,長虹作為國內知名彩電企業,在2007年4月正式啟動等離子屏及模組項目一期工程,建設首條國際最新一代“八面取”等離子屏及模組生產線,主要量產42英寸、50英寸及以上等離子顯示屏,預計年產等離子屏200萬片以上。
按照長虹等離子屏項目產業發展規劃,通過一期技改擴能和二期后續項目建設,2011年將具備年產能600萬片(以42英寸計)以上的新型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制造能力,預計市場占有率達到17%,進入全球行業前3名。
與此同時,在掌握了等離子屏、模組和整機的技術后,長虹“順流而下”切入液晶模組制造領域、未來顯示技術的儲備和電子軍工技術。據了解,目前長虹已掌握了OLED研發及量產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能力,具備了顯示屏、模組以及應用產品的研發、制造能力。
除長虹之外,康佳也是較早涉足上游核心技術的彩電企業之一。據了解,康佳率先攻關核心技術,建成了目前我國最大的液晶模組自主研發、生產、配套整機生產一體化基地,并規劃建設8條液晶模組生產線、6條液晶電視生產線,形成年產液晶模組820萬臺、液晶電視420萬臺、年銷售額超300億元的產業規模,這無疑是國內彩電業界的一大突破。對于液晶電視來說,液晶模組是電視的關鍵部件,其造價占據了液晶電視制造成本的70%,而多數國產品牌對液晶模組只能選擇外購。
另外,享有“王牌”著稱的TCL企業,也在上游核心技術領域表現出了強勢的一面。TCL作為國內知名彩電廠商之一,近兩年來在陸續投資液晶模組、LED背光源及液晶面板項目,積極布局以顯示終端為核心、上下游一體化整合的全產業鏈,有力的促進多媒體產業的良性發展。
據了解,去年4月TCL與臺中強光電以及友達光電成立的LED背光模組工廠已于今年8月全面投產。去年底,TCL集團與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國內最高世代TFT-LCD生產線——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將于2011年8月試生產,同年4季度實現量產,2012年12月達到滿產。
通過國內多家彩電企業在上游核心技術上的表現不難看出,國內彩電企業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在逐步改變。筆者認為,隨著國內彩電企業在上游產業鏈上的不斷發力,必將全面趕超外資,迎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