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關鍵材料及設備制造本土化是現階段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昨天中國大陸首條第6代TFT-LCD生產線在合肥量產,今天的論壇恰逢其時,意義重大。”京東方集團董事長、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在18日召開的“2010中國合肥平板顯示關鍵材料及設備制造本土化高峰論壇”上強調。17日京東方合肥6代線正式量產,作為中國大陸首條面向電視用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其對我國彩電工業轉型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同時,6代線作為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紐帶,對上游材料及裝備產業的帶動同樣意義重大。不僅帶動了本土的材料及裝備企業成長,如杭州格林達(材料)、清大天達(設備),而且使諸如液化空氣、住友化學、愛發科、東京電子等國際知名企業在中國大陸落地生根。
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由日本、韓國平板產業發展的經驗可以看出,本地化配套對提升企業和行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日本是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先驅,其產業配套能力100%,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產業配套能力也在80%以上。作為初具規模的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加快實現上游材料及設備的本土化配套,是現階段中國平板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09年4月,合肥在全國率先上馬 TFT-LCD6代線,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今年11月17日合肥京東方順利實現量產。同期開工建設的10多家上下游關鍵原材料及設備配套企業也正式投入生產。圍繞京東方6代線形成的平板顯示產業配套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京東方作為行業領導者,其采購策略對推動本土化進程有著直接的影響。京東方集團副總裁李清生表示,京東方從2003年建設第一條生產線開始,就將關鍵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裝備本土化的工作作為企業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直積極推動裝備產業以及配套原材料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京東方與上游配套廠商實現了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在技術、品質、交貨期、售后服務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京東方都是優先采購本土企業生產的設備和原材料。今后京東方也將一如既往地對有本土化意向的供應商提供支持,希望國內外材料設備廠商積極參與本土化配套,我們一起合作發展,實現共贏。”李清生表示。清大天達董事長焦炳華認為,京東方本土化策略對整個產業鏈本土化配套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京東方作為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是最根本的。清大天達是與京東方共同成長起來的本土設備企業。“由于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比較晚,因此,國際化合作非常重要。清大天達是通過合作、代工發展到自己開發創立品牌。”焦炳華介紹。“本土化要自主創新,也要合作共贏。裝備制造本土化的路是漫長的。”深圳豪威董事長許生很感慨。
降低成本減少風險
中國TFT-LCD廠家要扭轉虧損的狀態,關鍵在上游材料的配套,上游材料在面板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在80%。“材料的本地化、國產化生產對中國液晶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有極大的影響。”清華大學教授張百哲強調。
“格林達的進入,使全球顯影液的價格下降到原來的1/3。”杭州格林達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源介紹說。上游原材料的利潤都很好,上游廠家之所以有很高的利潤,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以及對市場的壟斷。在格林達沒有進入TFT-LCD產業之前,液晶工業用顯影液被日本壟斷,壟斷供應的結果就是高價格。
原材料本地化采購、產品本地化供應,對國內廠家來說,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地緣優勢。我們知道,化學品的運輸成本是很高的,單一項運輸成本就可以為國內TFT面板廠商讓利20%。對于液晶工業來講,如果化學品供應商不能就地供應,那么成本是很難降下來的,只有就地生產才是最經濟的,也是最安全的。
材料本地化配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是消耗品,占用的資金量大,如果就近配套,對材料供應商和面板廠商都是有好處的。對于一次性采購、安裝的設備廠商,本土化又意味著什么呢?李清生認為,設備就地生產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外,最主要的是可以大大節省安裝調試時間,時間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七星華創總經理王彥伶強調,縱觀整個顯示產業的發展,在技術差異化不明顯的情況下,就要靠成本領先,因此本土化配套非常重要。
國際公司加快本地化進程
本土化不再被簡單地定義為國內廠商生產制造的產品,外資廠商在中國進行開發、生產也是本土化。對材料廠商來講,本地供應是必須的。而設備屬于一次供應、一次運輸,對設備廠商來講,本土化還沒到燃眉之急。設備可以在國外生產,但為什么設備廠商也要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生產,對此,東京電子中國區總裁陳捷分析認為,其中原因有三,第一是成本。大部分的設備廠商進行本土化生產是出于成本的考慮。第二是市場。跟著市場走是大部分設備廠商考慮的因素,市場已經轉移到中國,因此,設備組裝和生產進入中國成為必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才。現在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有資料顯示,40年以后,日本、歐洲、美國等IC行業有效人才,將只有目前的1/3,如果一個公司要持續發展,就一定要考慮進入教育程度相對較好的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因此人才是促使國際企業走出去的關鍵因素。
另外,國際金融危機也是促使國際公司加快在中國推進本地化的一個原因。愛發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巖下節生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世界經濟的中心已經從美國轉到中國,中國不僅是生產中心而且也是消費的中心,因此,愛發科必須進入中國,必須在中國擴大生產規模。“愛發科不在中國發展就沒有將來。”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巖下節生肯定地說。據了解,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愛發科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擴大了7倍。愛發科從1995年開始在中國國內生產真空設備,到2010年9月,愛發科在中國已經投資了16家公司,其中大部分是合資企業。愛發科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構想是通過合資的方式實現中國本地自主經營。“采用合資生產、當地經營的方式可以降低風險。但目前最大的障礙是配套的材料和零配件在中國本地采購不到,這不僅是愛發科的問題,也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其他設備廠商面臨的問題,這一問題如何解決,需要重視。”巖下節生表示。
不管是材料還是裝備,它們也有上游,也需要本地化配套,如果基礎原料、零配件(包括馬達、軸承等)能實現本地化配套,對材料及設備廠商的采購周期和成本都是有好處的。在關注材料設備本土化的同時,進一步向更上游延伸,本土化的道路是漫長的。
記者點評
如何實現是本土化關鍵
梁紅兵
全球平板顯示產業戰略性轉移的趨勢已經明朗。近一年來,全球各大平板顯示器廠商紛紛向中國大陸轉移高世代生產線,三星、LG、夏普等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是基于對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長遠考慮和規劃。材料、設備中國本土化生產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要關注的不是要不要本土化,而是如何實現本土化。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很熱鬧。京東方合肥6代線的建成投產以及多條在建或即將建設的高世代生產線,說明我國面板制造正在高速成長。與此同時,我國平板顯示關鍵材料和設備的發展相對落后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有部分材料及設備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可以實現就地配套,但還是有相當多的關鍵材料及設備不能實現本地供給。對于中國平板產業來講,如何解決結構性缺失,填補空白點,是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努力的方向。
本土化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如何實現本土化,首先要轉變觀念。過去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系統、整機對產業的引領和拉動作用,對材料及裝備的支撐作用體會得不深。其次對供應商與用戶之間的戰略關系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多年前,本地化的初衷是希望壓低供應商的價格,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就近的本地化服務才是形成長遠的合作關系、共同發展的基礎。因此,要從長遠的合作的角度考慮本地化問題。最后,政府層面也要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引導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2010-2012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規劃》,都明確提出完善產業鏈,支持關鍵材料和裝備等關鍵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應用。同時《規劃》也強調了加強國際合作,鼓勵外資企業來華投資建廠,實現本地配套。
業界聲音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丁文武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推動平板顯示關鍵原材料和設備的本地化建設。國外配套企業應抓住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機遇,以新型顯示產業長遠發展為目標,加強合作,將平板顯示材料和設備本土化建設長期堅持下去。
京東方集團董事長、液晶分會理事長王東升
隨著全球平板顯示產業布局的調整和中國內需市場的擴大,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平板顯示產業新的投資熱點。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中國平板顯示產業仍然面臨各種挑戰,如本地化配套問題,仍需政府與企業一起努力,國內與國外同行共同攜手。
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存榮
隨著產業轉型加速,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平板顯示重要的生產基地。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是符合國家戰略重點的高技術產業之一,合肥將為平板產業發展提供一流的服務和政策的支持。
清華大學教授張百哲
中國TFT-LCD廠家要克服虧本的狀態,關鍵在上游材料的配套,上游材料在面板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在80%。材料的本地化、國產化生產對中國液晶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有極大的影響。
杭州格林達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源
國內配套廠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擁有自己核心的技術。首先要做強而不是做大,要先專業然后再多元化,只有掌握了關鍵材料的關鍵技術,才能生存得更久,生存得更好,也才能更好地為國內的面板廠商提供服務。
合肥樂凱副總經理李宇航
對于中國平板產業來講,光學薄膜可以說是結構性缺失,光學薄膜的需求量非常大,但中國卻沒有能力供應。樂凱作為中國唯一的光學薄膜生產商,可以說是在孤軍奮戰。希望國家對產業鏈最前端的光學薄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更大的支持。
七星華創總經理王彥伶
縱觀整個顯示產業的發展,在技術差異化不明顯的情況下,就要靠成本領先,本土化配套很重要。對于中國發展平板顯示產業來講,支持本土設備廠家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從產品開發來講,適當的政策支持,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到的,技術是有可能突破的。
清大天達董事長焦炳華
由于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比較晚,因此,國際化合作非常重要。清大天達是通過合作、代工發展到自己開發創立品牌。希望國家能夠從產業政策上對國產設備的開發給予支持,給出一些實施細則,使企業能夠從中受益。
愛發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巖下節生
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世界經濟的中心已經從美國轉到中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愛發科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擴大了7倍。因此,愛發科必須進入中國,必須在中國擴大生產規模。
東京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裁陳捷
設備廠商進行本土化生產,原因有三,一是成本,二是市場,三是人才。現在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40年以后,日本、歐洲、美國等IC行業有效人才將只有目前的1/3,如果公司要持續發展,就一定要考慮進入教育程度相對較好的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
應用材料AKT公司銷售總監史小宏
今天在中國,高世代TFT-LCD生產線的建設正在蓬勃發展,中國的平板顯示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全球顯示市場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相信AKT公司和中國本土面板企業的合作會越來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