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制冷家電集團副總裁王金亮在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認為,未來三五年,中國的家電行業還會“白強黑弱”。
興許這句話會被業界解讀為是近幾年在白電領域快速擴張成功的美的自身的信心太過洋溢。但若把這句話置于家電“十二五”目標中來理解,與公與私,合情合理。
家電“十二五”提出,中國家電制造業要向家電強國的目標邁進,這就意味著,雖然中國家電制造業在世界范圍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仍舊有其“不強”的層面。不過,要深入了解中國的家電工業,“白強黑弱”也只是內部的一個特點,知道更關乎緊要的問題是什么,對整個行業來說很重要。
家電大國不懼“西門子”們
在王金亮看來,中國目前只能定性為在很多品類上屬于家電大國,所謂家電強國指的是綜合層面的強大,包括不斷創新的技術能力,擁有國際化的品牌,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具備國際化能力,中國家電業在這個層面表現不佳。以品牌為例,中國家電行業中能夠放眼全球的自有品牌并不多,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與在全球范圍內都被認可的一些日韓企業相比,相差甚遠。
“十二五”中也指出了中國家電行業的這點不足:目前,中國家電業仍未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外延型的發展模式。與國際一流家電企業相比,中國大多數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創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沒有突破。
事實上,技術、品牌、國際化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更多是關乎中國家電行業及企業提高生命力、進一步提高行業地位的決定因素,這并不影響對中國家電行業中白電產業在全球地位的肯定。中國的白電產業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積累和發展,已經擁有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產品被世界各地的用戶使用著。
“甚至于中國企業已經不懼怕西門子”,王金亮認為,外資企業雖然在中國市場堅持了多年,但從根本上還是不了解這個內部存在各種差異的市場,“他們其實不信任中國,做不到真正的本土化。”王金亮說。以家電下鄉為例,在這項政策實施伊始,外資企業的積極性表現不高,甚至冷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對中國的農村市場根本不了解,沒有競爭的意識。
不過王金亮也承認,與外資企業比起來,中國白電產業的工業、工藝設計能力、新材料應用能力相對薄弱。這一點也是家電“十二五”中為行業提及的發展任務。“十二五”明確指出,要提高工業設計水平,加強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術的應運。
轉型升級方向需要政策引導
其實關于行業轉型的路徑與方向,“十二五”中已經明確指出。在王金亮看來,轉型的動力關鍵在于政策推手,家電強國的目標實現與國家政策的引導、推動緊密相關,國家要有淘汰落后產能的相關配套政策。在政策引導下,企業會有轉型的積極性、方向性。
這一點,從行業當前的幾項政策效應中得以印證。例如已經實施的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節能惠民政策,在企業的積極參與下,為實現產品更新換代、產業升級、節能技術升級、農村消費市場升級等貢獻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金亮舉例,比如關于空調新冷媒替代技術的應運,需要政策引導技術方向,引導企業積極投身于新冷媒替代技術的研究開發應運。
有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國內關于行業技術方向的政策相對較少,包括上述三大政策在內,都是針對市場消費。在產業技術升級上,政策應該指出明確的方向,出臺相關配套的實施制度。
了解了中國家電行業的“正反面”,話題再回到開頭的“白強黑弱”,王金亮笑稱,美的堅決不進黑電,這是因為在黑電的核心技術上美的掌控不了。業內人士再一次印證:事實上,中國的整個黑電行業都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甚至是關乎黑電行業命脈的中國上游面板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