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十一”長假已落下帷幕,但火熱了近半個月的家電賣場卻都還意猶未盡,各種促銷活動也仍在繼續。在今年的黃金周里,銷售最為火爆的依舊是平板電視。
受到能效新政下發、廠家庫存壓力大、LED對LCD電視的周期更替等眾多因素影響,平板電視呈現出新一輪銷售井噴。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鋒表示,雖尚無準確的數據,但預計今年“十一”前后平板電視銷量將達到567萬臺,同比增長36%。
價格瘋降引發搶購潮
10月6日,《中國企業報》記者在蘇寧電器玲瓏路店看到,雖然已接近長假末尾,但是平板電視的銷售情況依舊火爆,市場內摩肩接踵,賣氣極高。僅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中,TCL、海信、創維、康佳、三星等品牌都分別售出10多臺平板電視。
與往年一樣,降價促銷依舊是今年各大廠家通用的殺手锏。平板電視價格普遍下降30%以上,一些品牌甚至更多。一位王姓消費者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家里的電視現在還是老式的顯像管電視,由于購買時間過長,正常觀看都存在問題。本想早點換一臺平板電視,但是家人一直認為“十一”電視價格會大降,所以一直等到現在才決定出手。“我上個月來看時,這款32英寸的電視還要3400多元,現在2990元就可以到手,等的值得。”王先生興奮地說。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黃金周彩電大降價已經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共識,憋足了勁在黃金周進行集中消費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獲益最多的還是消費者。與此同時,家電廠家也應該反思,是否該把降價促銷作為是吸引消費者的惟一營銷方式。
家電專家陸刃波認為,根據近幾年企業財報顯示,國內彩電業務的營業收入雖然在逐年增加,但利潤率卻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整體利潤水平已經從2006年的20%左右,下滑到2010年的13%左右,可見雖然經歷了由CRT時代到平板電視的進化,產品價值的提升并沒有給企業帶來高額的利潤,況且現在還未正式進入平板電視發展的成熟期,這樣的被動降價有悖于企業的正常發展。
海量宣傳促LED上位
除了瘋狂降價外,LED液晶電視的大賣也成為此次黃金周的熱中之熱。
記者在煙臺開發區三聯家電門前看到,海信、TCL等企業宣傳拱門的條幅上,最突出的都是“LED電視”。各個產品的LED電視宣傳海報也隨處可見。在賣場中,導購員也不厭其煩地給消費者宣傳LED電視的種種好處。
記者了解到,隨著LED電視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廠商的重點推廣,這一產品的市場份額已占到液晶電視總量的20%多。價格也出現了下滑,與同尺寸LCD電視相比,LED電視的價格差已經從數千元降至五六百元,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對購買LED電視的熱情。
“來買電視之前,老媽就交代一定要買LED電視,雖然價格會貴一些,但是聽說對眼睛好,畫面效果也好,還特別省電!币晃毁徺I了46英寸LED電視的80后消費者告訴記者。
雖然,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LED電視并無太多了解和認知,卻對其產品功能十分青睞,其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廠家為搶占LED電視市場而做的大量產品宣傳。以《三聯生活周刊》為例,在這本單期發行量高達30萬冊的主流雜志上,海信、康佳、長虹、創維等幾個國內主要電視機制造商宣傳LED電視的大幅彩色廣告都赫然在列。而網絡媒體、都市類媒體的宣傳更是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廣告宣傳是商品營銷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讓消費者了解自身產品的最有效途徑。而在大量宣傳中,如何彰顯個性,解決同質化宣傳的問題,使自己的產品從海量宣傳中跳出來,則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