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品牌錯位PK 外資彩電削價兇猛 一舉攻破七三格局
彩電銷售此消彼漲———去年,國產對外資還是優勢明顯的“七三”格局,今年內外資幾乎各占半壁江山。
記者昨日從奧維咨詢獲得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內外資銷量比一改去年的七三比例,轉為56:44。多家第三方監測的前十暢銷型號中,外資都牢據前三甲。本該是中國彩電廠家殺手锏的價格戰,卻被外資用得得心應手。
據業內人士介紹,外資低價CCFL的狙擊戰與國產品牌劍走偏鋒的主推LED,構成了今年黃金周的錯位競爭。而在今年幾大節日的短兵相接后,國產企業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在越來越迅速的產業換代中,如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外資改寫七三格局
奧維咨詢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 中秋國慶期間(9月20日-10月10日)彩電總體零售達到591萬臺,同比增長17%,其中LC D電視零售541萬臺,同比增長30%。(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奧維咨詢研究總監趙茂軍表示,這一數字基本符合預期。數據顯示,內外資銷量比例的變化十分顯著,外資品牌依靠價格攻勢成功提升市場份額。從奧維咨詢(A V C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的零售監測數據來看,外資品牌和國內品牌的零售量份額比為44:56,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29:71。這意味著銷量的七三格局已改寫為接近平分秋色。
“從銷量上看,外資黃金周肯定要大增。”一位分析師表示,兩節期間外資降價明顯,以32寸CCFL液晶電視為例,外資已經打出了2500元、2600元左右的價格,這和國產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中怡康對100個城市1668家門店的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第39周(9月27日-10月3日)液晶零售量前10位暢銷型號均為外資品牌,其中夏普占據五個,索尼占三個,三星占兩個。在3 2寸 規 格 上 ,夏 普L C D-32Z100A S均價最低達到了2823元。而在9月20日-9月26日的中秋節期間,32英寸液晶電視前5位的暢銷機型也全部是洋品牌,夏普占了三個;在40~42英寸液晶電視5個暢銷機型里,夏普、索尼和三星占據了前三名,另外兩名分別是康佳和海信。
“外資今年的銷售目標比較高。”趙茂軍表示,08、09年經濟危機,外資國際市場壓力大,對中國市場投入精力少。另一方面,外資策略發生轉變,今年采用價格策略爭取份額,而且外資力推的主要是CCFL。
意外的錯位PK
“今年的黃金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錯位PK的現象。”一位在兩節期間到賣場考察的第三方咨詢公司分析師告訴南都記者,按照之前的預測,國產企業會在兩節期間想辦法去CCFL庫存。其在終端也看到,外資推出了不少低價的CCFL液晶電視來了阻擊國產彩電的去庫存戰略。“但是國產企業卻是改打LED了,內外資出現不等邊作戰,于是出現外資低價猛推CCFL,而國產企業主推LED的狀況。”
比如創維在9月推出E70、E81兩款LED背光液晶電視,加上八月份發布的蟬翼LED系列,創維上市的LED電視達到了超過10個品類50余款不同尺寸的產品。
T C L先前在L E D推出上遲了半拍,國慶戰不容再失:T C L一口氣推出了P11、P21、P31及S10等新一代明星L E D系列電視,將各種尺寸、型號的L E D電視擺放在賣場最醒目的位置。
當國產品牌集中火力瞄準LED時,外資卻用低價的CCFL液晶電視擠占市場,這樣的狀況也令國產品牌比較意外。
康佳集團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市場部總經理黃心仲稱,沒有想到洋品牌會主推低端的C C F L液晶電視。不過這一策略的確令外資受益匪淺,記者咨詢了幾家外資品牌,均表示今年國慶黃金周銷售火爆,銷售超出預期,部分實現了同期六成左右的增長。
錯位競爭的另一結果是LED份額的大幅提升,LED替代C C FL的速度再次令業內吃驚。趙茂軍透露,國慶期間L E D電視的價格下降了30%左右,而C C FL液晶電視平均降幅在10%以內。
清華同方42英寸LED互聯網電視價格首次出現松動,國慶期間售6990元,降幅高達2000元。清華同方多媒體產業本部副總經理王向東透露,清華同方LED電視在雙節期間銷售額占比已經高達五成,“LED銷售同比增長200%”。
奧維咨詢提供數據顯示,國慶期間L E D在國內市場的零售量滲透率達到37%,而零售額滲透率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