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10日),記者分別從北京國美、北京大中了解到,在“史上最長十一黃金周”期間,國美和大中的同期銷售分別增長45%和87%,而北京蘇寧則實現了100%的增長。
在各類產品中,彩電銷售依舊成為各大連鎖賣場的中流砥柱,銷售量均有近一倍的增長,排在其后的是以手機為代表的3C產品的銷售。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在今年中秋和國慶的準備工作上,國美和蘇寧是不相上下的。資料顯示,國美和蘇寧分別在今年9月份拋出了300億元和360億元的大訂單,“國美能夠從控制權爭奪的內耗中走出來,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國美增長明顯放緩蘇寧北京乘勢超越
雖然“9·28”的結果早已塵埃落定,但眾多不確定因素仍舊給國美的經營造成余波。
在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之前,為了把國美控制權之爭的影響降到最小,國美電器拋出300億元的大單備貨,為黃金周的促銷做了充足的保障。
與此同時,作為國美電器大本營的北京國美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讓利幅度。截至目前,僅國美馬甸新活館就送出300臺55寸3D液晶電視、1000臺合資洗衣機、1000臺尼康單反相機。
北京國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十一黃金周整體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5%;其中,彩電增長的幅度是最強勁的,同比增長兩倍以上。
大中電器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截至10月7日的數據統計,在所有品類中,彩電的銷售是大中電器的“龍頭”,銷售占比近3成,同時,“我們的銷售數據也創出了新高,達到87%的凈增長”。
不過,相較國美的表現,北京蘇寧的增長更加惹眼。
北京蘇寧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今年黃金周蘇寧的銷售情況呈現 “井噴”的狀態,“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2倍,也就是100%的凈增長。”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當中,蘇寧保持了與去年相同的增長速度,而國美的銷售增長有所放緩。
據記者查閱的資料顯示,2009年十一期間國美的銷售額較2008年同期增長135%,蘇寧則達到了同比增長110%的成績。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國美的門店數量近60家,北京蘇寧的數量為70余家。兩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均告訴記者,與去年同期相比,門店數都增加了六七家左右。
“過去一年當中,國美和蘇寧的門店數量都有增長,此外兩家企業的門店都有部分進行了升級改造,經營面積均有所擴大,但是如果從銷售數據上來看,蘇寧還是明顯優于國美,”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內部爭奪并未終止經營波動或仍將繼續
部分行業人士認為,僅通過北京市場,并不能完全證明國美因這場控制權爭奪造成發展速度緩慢,但是蘇寧至少在部分地區發展速度超過了國美。
不過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國美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擺脫控制權爭奪所帶來的影響。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多位消費者中,有不少人認為,目前國美的管理層動蕩會導致他們在購買電器時選擇蘇寧而不是國美。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表示,國美的管理權爭奪和自己沒有關系,“服務都還可以,就是看誰的東西便宜,性價比合適。”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美中層人士向記者表示,有消費者認為國美不穩定這是正常的,畢竟管理層的爭奪是事實,“雖然我們堅信國美不會因為控制權的爭奪就此消沉,但是感覺周圍的同事在工作當中也有議論和擔心。不過,我們會力爭把消極影響降到最低。”
一位對國美管理層頗為熟悉的家電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大股東與董事會的爭端現在已經對國美的經營有所影響,而且這種爭奪還沒有完全結束,“上個月的臨時股東大會僅僅是一個分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原國美總經理張志銘將有可能成為陳曉的替代者。“除了臨時股東大會之前帶來的精神層面影響,國美還要面臨管理層斗爭的繼續,無論張志銘是否真的管理國美,這場仗還要打下去,這會造成國美一定程度的不穩定。”
對此,家電專家劉步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現在無論是國美大股東還是董事會都應該理性地面對對方,“黃光裕家族是國美的大股東,如果國美的股價和經營受到影響,受影響最大的也是他們。現在雙方都有不妥,也都有責任相互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