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迅速發展,從2003年平板電視首次面市,至今其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0%
在選購液晶電視之前,不可比避免的要接觸到對液晶面板的選擇。液晶電視的核心組成部分就是液晶面板。液晶電視制造成本主要包括了液晶電視機用的液晶面板、背光源組件、圖像系統芯片、電源部件、組裝人工與作業成本以及維修、保修成本等等。這是出廠前的成本。
根據全球知名的市場調查公司Display Search提供的資料,以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2007年第四季度平均銷售單價為每臺680美元左右,其中品牌和零售業者的利潤為26%,產品在到達歐洲與北美賣場上架之前的成本為510美元。而輸出到歐洲與北美從亞洲組裝基地出發的運輸與相關費用約為每臺13美元,因此整臺電視的制造成本為497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尚不足4000元。在這497美元制造成本當中,液晶面板占了64%,電視芯片與電子系統僅占18%,外殼與機構部件占了9%,組裝與維修成本占9%。因此以液晶電視成本結構而言,面板與芯片占了總成本的八成以上,屬于最核心的技術,特別是面板制造技術,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首先,屏幕按顯示技術可分為硬屏和軟屏。軟屏主要指VA類面板,硬屏則是大家所熟知的IPS面板了。目前使用兩種面板的廠商陣營主要包括:IPS硬屏生產廠家:LPL(LG、飛利浦盡管已經大部分撤資,但是在高端產品中仍采用S-IPS面板),IPS阿爾法(松下、東芝(日立已經撤資);VA類面板生產廠家:夏普,三星,S-LCD(索尼和三星的合資公司),臺灣屏(友達、奇美、中華映管等)
三星Samsung電子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術屬于VA技術的范疇,它是MVA技術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其綜合素質已經全面超過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經可以和P-MVA并駕齊驅,獲得極寬的可視角度和越來越快的響應時間。PVA采用透明的ITO電極代替MVA中的液晶層凸起物,透明電極可以獲得更好的開口率,最大限度減少背光源的浪費。三星主推的PVA模式廣視角技術,由于其強大的產能和穩定的質量控制體系,被日美廠商廣泛采用。目前PVA技術廣泛應用于中高端液晶顯示器或者液晶電視中。VA類面板也屬于軟屏,用手輕輕劃會出現類似的水紋,
在各方面性能上,IPS硬屏響應速度快,運動畫面出色,畫質穩定,安全性高,可視角度大,成本較低。IPS面板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兩極都在同一個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電極是在上下兩面,立體排列。由于電極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種狀態下液晶分子始終都與屏幕平行,會使開口率降低,減少透光率,所以IPS應用在LCD TV上會需要更多的背光燈。在一定程度上,耗電量要大些。此外還有一種S-IPS面板屬于IPS的改良型。
和其他類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的屏幕較為“硬”,用手輕輕劃一下不容易出現水紋樣變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稱。仔細看屏幕時,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魚鱗狀象素,加上硬屏的話,那么就可以確定是IPS面板了。
1、首先我們要對四大液晶屏體來一個直觀的識別:
(1)IPS屏:屏體象素是全象素的魚鱗狀,方向朝左,俗稱“人”字狀。只有
(2)CPA
(3)PVA屏:屏體象素是半象素魚鱗狀,方向朝右手指輕按成梅花狀,俗稱“八”字狀
(4)MVA屏:屏體象素是豎條狀,空隙較大,色彩表現力較差,壽命短
VA軟屏產地復雜,除部分產于韓國湯井7代線外,中國臺南5代線、臺中5代線均有量產。因產地復雜,技術差異較大,成品率無法判斷,不能鑒別質量。
上述廠商采用IPS硬屏
2、如何鑒別IPS硬屏和VA軟屏?
(1)輕觸液晶屏幕,若無水紋現象,則可確認為IPS硬屏;若出現水紋現象,則可確認為VA Panel。
(2)使用放大鏡,引導顧客對比液晶分子形狀圖,全像素魚鱗狀方向朝左即為IPS硬屏;
3、IPS硬屏無水紋,更穩定——硬屏擠壓無水紋,畫質穩定更舒心,IPS 模式沒有斑——因為有穩定和堅固的液晶結構,AV屏在觸摸時會有很大的殘影現象。
硬屏雖然多了一層保護膜,安全性稍比軟屏有所提高,但硬屏的工藝要求很高,倘若采用的保護膜透光性能不夠好,就會直接影響畫面的色彩效果。如果屏幕外膜粘貼工藝控制不夠嚴格,達不到技術規范,那么在使用中可能會導致成像失真,影響畫質。而沒有加保護膜的軟屏雖然無此之憂,但在觸摸時如果用力重了就容易出現劃痕。不過,硬屏和軟屏的物理性能都是一樣的,只要不用重力撞擊或用尖銳器物刻劃,都不容易損傷。家電行業的專家認為,無論是硬屏還是軟屏,都不可能決定液晶電視產品質量,也不應成為消費者選購取舍的惟一標準。
總結:硬屏與軟屏雖然在制作工藝上有一定的區別,但在性能上并沒有優劣之分。前者耐磨度高但存在易反光等問題,后者耐磨度低但不存在反光問題。世事無絕對,硬屏好、軟屏差的理論可信度不高。
IPS面板的另一個分支,IPS阿爾法方面,由日立、松下、東芝合資的IPS阿爾法公司原本只有一條6代面板生產線,只能生產37英寸以下的液晶面板。松下決定投資3000億日元用于擴建IPS阿爾法生產線,這家公司也于今年3月31日成為松下的子公司,松下所占股份將達到60%。
原來的東芝公司則轉而與夏普合作,原因很簡單,就是IPS阿爾法面板一直在小尺寸方面發展,對于大尺寸液晶面板如42英寸以上的尺寸還未有染指,東芝在這個尺寸上只能依靠外部采購。因此,東芝希望在大尺寸領域尋找合作伙伴,夏普就是它理想的合作伙伴。而與東芝的合作既可以為夏普將多余的面板消化掉,帶來經濟收益,又可以通過東芝先進的芯片技術來提升自身電視的畫質,彌補自身不足。有需有求,彼此和諧。雙方都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寫在最后:在目前的市場上,VA類面板混雜,就算是索尼、三星的液晶電視產品,如果批次不同都會有面板不同的情況,臺灣屏的猖獗使得我們在選擇時更是容易范懵。推薦選用使用IPS面板的產品如飛利浦、LG等。在辨別上簡單方便,用手指一按即可。在品質上遠比使用了臺灣屏的產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