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前Sony宣布將投資220億日圓(約2.1億美元)建置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面板產線,Sony電視事業群電子產品業務發展部總經理Yoshito Shiraishi表示,為鞏固Sony在中大尺寸OLED面板的地位,將于其自有面板廠Sony Mobile Display進行擴建生產,預計2008年下半年開始投資,并可望于2009年會計年度(2009年4月~2010年3月)內開始產出更大尺寸的OLED面板。
此外,Yoshito Shiraishi也表示,在電視市場的擴張策略方面,除了積極開發更大尺寸的OLED TV外,也將持續與策略伙伴合作量產,沖刺液晶電視(LCD TV)銷售量,希望將成熟市場極大化,OLED TV等新開發產品則可望成為接續推進增長的動力。
他表示,Sony初切入液晶電視市場的時候,2004年出貨僅100萬臺,隨著2005年推出Bravia品牌,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作7代、以至于到8代線量產,Sony液晶電視出貨年增率均維持1.6倍以上的增長幅度,2007年液晶電視銷售約1,060萬臺,預計2008年目標將達1,700萬臺。
不過自Bravia于2005年推出之后,Yoshito Shiraishi表示,2007年Sony推出全球首臺OLED TV之后,也開始進入Bravia II階段,目前Sony推出的OLED TV是11英寸的XEL-1,為強化鞏固Sony在中大尺寸OLED面板的優勢,Sony將于2008年下半年開始,投資220億日圓,在其自有面板廠Sony Mobile Display擴產,預計2009會計年度內將開始產出,并以生產更大尺寸面板為目標。
Sony Mobile Display為2007年Sony買下與豐田(Toyota)合資面板廠股權之后所成立的公司,旗下原有1座月投4萬片的3.5代及1座月投2.5萬片的3代線,都是低溫多晶硅(LTPS)工藝的TFT-LCD面板產線,由于目前AMOLED生產多是采用LTPS做為背板,因此Sony 11英寸OLED TV背板也是采用3.5代或3代線,不過未來若要生產更大尺寸OLED面板,3.5代線恐將無法供應所需。
Yoshito Shiraishi表示,Sony自1994年起開始投入OLED開發,從材料開始著手,并于1998年切入AMOLED,一直到2007年5月在SID展示27英寸的OLED TV原型,開發時間相當長,同時也在2004年發表關鍵技術STE(Super Top Emission),是其成功推出OLED TV以及大尺寸面板的關鍵。
Sony STE技術整合Top Emission、Micro Cavity、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Full fixed Sealing,使其OLED TV面板達到高亮度、廣色域以及高對比的表現,并保有其超薄特性。
Yoshito Shiraishi于美西時間20日在SID 2008發表開幕演說,以全球首家推出OLED TV廠商的角度,談Sony所面臨的OLED TV量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