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天創維宣布牽手韓國LGD進軍液晶模組領域后,今天有媒體爆出,康佳也即將參股LGD在廣州的液晶模組工廠。但業內人士指出,進入模組領域和進入面板領域差別很大,進入液晶模組領域只能使液晶電視的成本降低3%。
目前,全球平板電視強勢企業無一不進入上游領域。如東芝于去年12月底和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工廠----夏普進行了液晶合作:東芝為夏普提供液晶電視芯片的半導體,夏普為東芝提供32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今年2月26日,彩電巨頭索尼更是投資近十億美元與夏普合建液晶面板工廠,索尼在新公司的持股份額暫定為34%。按照雙方投資比例,索尼獲得了穩定的夏普液晶屏供應。與此同時,松下、佳能和日立也宣布聯合進行液晶顯示器開發。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彩電企業要想建立平板電視真正競爭力,必須逐步進入上游入面板、模組領域。從架構中國彩電企業完結型競爭力結構上看,創維、康佳進入上游模組領域是正確的、必須的選擇。但是至今為止,中國彩電企業尚未建立上游競爭力結構。
“進入模組領域和進入面板領域差別很大”,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對比特網(ChinaByte)表示,進入液晶模組領域對降低生產成本是有限的,國內彩電企業不要抱太高希望。進入液晶模組領域,最多能降低3%的成本,而進入面板制造領域,至少可以降低10%以上的成本。
2006年“十一”黃金周前,國產彩電企業采取薄利多銷的營銷戰略,在平板電視市場份額上一直占據上風。但從2006年“十一”開始,以夏普、索尼、三星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開始打起國產品牌擅長的價格戰戰術,國產彩電企業由于受困于產業鏈的不完善,降價空間有限,市場份額開始被外資品牌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