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外資品牌產品價格集體跳水,同尺寸產品價格已與國內品牌持平,甚至略有降低,這無疑起到了一定的促銷效果。于是,關于國產平板市場失守的說法不脛而走,似乎短短幾天的價格戰就扭轉了整個戰役的勝負。但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衰會這么簡單嗎?請看本報記者分析。
中怡康的翔實的市場調查數據證偽了國產平板已呈頹勢的說法:在外資品牌的價格圍剿下,海信平板的銷售量、銷售額牢牢占據黃金周市場榜首位置。康佳、TCL等強勢國產品牌也不遑多讓。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家電課題組的報告顯示:中國彩電市場的銷量排名中,前五強依次是海信、創維、TCL、長虹與康佳,洋彩電無一進入前五名。外資平板的降價促銷只是整個戰局中的一場遭遇戰,雖槍聲響亮但未成為勝負的拐點。鹿死誰手,還需要一場激烈的角逐。
自2004年以來,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平板電視得到最大的關注和認知,在大城市平板電視銷售額已經開始超過CRT彩電,這意味著一個難得的彩電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也預示中國彩電業新平板時代的到來。平板電視從2004年的46萬臺到2005年的近200萬臺,再到06年的500萬臺,近年來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08年將占據48%的電視機市場份額。
平板電視這種“井噴”式的市場表現,無法不引起中外商家的覬覦。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利潤日見稀薄的家電行業,平板電視成了名副其實的肥鹿。參與國內平板市場競爭的品牌大大小小有30多家,從品牌數量的構成上看,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各占一半,圍繞平板電視的競爭很快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其中中國產品牌占據70%以上的銷量份額。也是這個時候,索尼、日立、松下、LG等日資、韓資電視廠家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放力度,甚至挑起了平板價格戰以求市場份額。平板電視市場爭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外資彩電品牌的成功只是在所謂的高端市場,而且是在旗艦店和特殊時間段的短期行為,并不意味著外資品牌能在長遠競爭中獲得勝利。降價舉措通常只能換回短期的市場增長,但國外品牌介入價格競爭,反映出國外品牌面對國內品牌強大營銷攻勢的無助。日資品牌的“集體跳水”行為,是其市場份額急劇萎縮、利潤下降壓力空前的結果。這樣做雖然能帶來市場份額的暫時增長,但卻有損品牌的形象。據悉,盡管外資彩電爭相降價,但仍有30%暴利空間。此前,一些利用了中國消費者崇洋媚外的“錯覺”,故意先將價格定得很高,刻意營造一個高端品牌的假象。
面對此番外資平板的集體“跳水”,國產陣營反應并不明顯,除37英寸以下液晶有10%至30%的降幅外,40英寸以上液晶多無動靜。對此,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劉丹分析,主要是因為國產品牌對國內各類市場覆蓋力都很強,產品線豐富。從五一黃金周過后的全國平板市場來看,無論是零售量還是零售額,國內品牌都要強于外資品牌。
這種狀態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家電課題組分析的那樣,“就整體市場來看,外資品牌增幅有限。產品大幅降價帶來的實惠,在短期內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但隨著平板電視產品價格已經接近城市消費者的預期心理價位后,消費者對價格因素的關注程度在逐漸減弱,更多的是考慮產品畫質、外觀樣式、功能和服務等綜合品質”。而這些綜合品質正是國產平板的優勢所在。
首先,在平板電視整機的研發制造上,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是同步的,中國的消費者對國內彩電品牌已經從技術、質量上高度信任。國內品牌經過充分競爭后,在技術儲備和自主研發上沉淀了一定基礎,做好在產業升級換代前的準備工作上,幾乎與日本、韓國、美國的品牌是一個水平,甚至在一些產品功能、性能指標上還更好。最明顯的是國產品牌在平板電視的應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國內品牌平板電視最大的特點是結合了很多實用的功能,如可錄、U盤等功能,這些都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外資品牌則成為這些功能的追隨者。
其次,國產平板電視的最大的優勢是綜合性價比,在質量上國內彩電已經不輸于日韓品牌,甚至有些指標比日、韓品牌更占優勢。比如海信等國產品牌不僅贏得了2007年度彩電行業最高榮譽的“2007中國數字電視年度成功大獎”,同時,美國IDG和RBI集團為海信120Hz真+系列平板電視頒發了“綜合品質金獎”。而一些洋品牌的質量讓消費者大跌眼鏡,某韓資電視企業日前公開承認,由于部分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受到數字調諧器發生問題影響,暫時停止銷售,至于已經銷售出去的產品,將召回或協助解決。近日有媒體暴出外資彩電集體欺騙中國消費者的消息,業內人士驚曝目前北京市場在售的部分外資液晶電視,實際采用的是臺灣液晶面板,用偷天換日的手法降低成本,以應對中國家電市場的激烈價格戰。
在服務方面,國產品牌的本土化優勢更明顯。所有國內平板企業在全國均建有較為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其維修網點可以滿足售后服務的需要。就在今年洋品牌醞釀降價促銷的前夕,海信率先發布平板電視三三五免服務新標準,宣布從今年4月3日起,海信平板電視的顯示屏保修期限將延長到三年。整機一年包修、有質量問題7天包退,15天包換;顯示屏保修三年;免費設計、免費安裝、免費送貨、免費調試、免費傳授保養知識。該項服務標準的頒布,企業一方面在承擔了更多的社會、市場責任的同時,逐步明確了以強調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服務附加價值獲得為主體新的服務理念。隨后,其他國產品牌紛紛跟進了這一服務政策。今年4月18日,長虹、康佳、TCL、創維四大彩電業巨頭宣布,將聯合制訂統一的平板電視售后服務標準,除執行基礎“三包”規定外,還承諾提供平板電視核心部件顯示屏3年質保,正式啟動中國平板電視售后服務“春風計劃”。最近,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副秘書長郭赤兵在京表示,由商務部批準,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負責組織起草,多個平板電視生產廠家共同參與的《家用平板顯示電視機安裝和維修服務技術規范》目前已經完成討論稿的編寫,有望于今年底到明年初出臺,一直困擾消費者的平板電視維修難題將會有規可依。長期以來,國產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服務比較周到,所以消費者選擇國產品牌的機率遠遠大于外資品牌。
從目前總體情況看,中國品牌的增長勢頭仍然迅猛,且技術、品質不斷提升,品質已不輸洋品牌。隨著中國品牌服務的不斷升級,加上固有的渠道優勢,中國品牌的優勢將更加明顯。綜合考慮性價比、服務等因素,城市消費者還是傾向于購買像海信、TCL、長虹等國產強勢品牌平板電視。
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曾斷言:“市場經濟的最終兩個主宰是消費者與技術”。國產品牌擁有平板電視的技術、服務和營銷網絡這三大優勢,這無疑是決定平板大戰勝負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