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缺貨!在廣州市一家做彩電貼牌廠做業務的王建聲(化名)最近兩個月正為找地方買液晶面板頭痛。王健生所在的廠原本在*ST東方A(愛股,行情,資訊)(000725)買液晶面板,最近兩個月上游面板廠商供貨仍持續緊張,由于拿不到面板,他們工廠已經連續幾次停工了。
12月,部分主流大尺寸液晶面板吃緊,手機、顯示器等小尺寸液晶面板的供應更加緊張,2.4英寸的液晶最為緊張。與此同時,液晶面板價格上升到最高點,下游整機廠成本壓力增加。一些小型企業開始被迫醞釀轉型。
不過液晶面板市場的火熱,卻成了上游面板廠商的業績“催化劑”。*ST東方A和廣電電子(600602)三季度報披露,旗下的5代線工廠經營狀況大幅度改善。目前,部分上游面板廠商已經擴產。但剛經歷過的2005年大規模行業虧損心理陰影并未消除,液晶面板企業都顯得比較謹慎,而一條新建液晶面板生產線產能釋放的周期是18個月以上,明年液晶面板供應緊張的趨勢不會改變。
一場圍繞液晶面板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的“連環套”正在上演。
四季度價格沖頂
在供不應求的搶購中,液晶面板價格繼續上漲。中華液晶網咨詢總監張新崗稱,12月,液晶面板的價格還在持續上漲,32英寸液晶面板的平均價格為330美元/塊,比11月價格上漲了1%,37英寸和42英寸的平均價格分別為440美元/塊和540~550美元/塊。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浮動更大,從年初的18美元/塊漲到32~34美元/塊。
“現在32英寸的液晶面板最缺,”深圳康佳(000016)多媒體事業部平板運營總經理林洪藩介紹,32英寸、37英寸、42英寸等大尺寸液晶面板都在短缺。廈華(600870)相關負責人也稱,四季度下游彩電廠商對液晶面板需求得不到滿足。上廣電集團市場部副經理徐曉東現在不擔心公司業績,公司液晶面板一出廠就被搶購完。一些給國外企業做貼牌的小彩電廠商更是陷入等面板到貨再接訂單的被動中。
而對于中小尺寸的面板供求,在四季度也沒有任何緩解的趨勢,特別是用于手機、數碼相機、車載顯示器等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缺貨比往年更嚴重。在手機制造業發達的深圳,很多熱銷型號的面板時常斷貨。深圳港利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敏介紹,從10月開始,公司拿貨就比較困難,公司最缺的是手機廠商最常用的2.4英寸的液晶面板。而一些手機廠商為保證不中斷正常的生產,已經開始對液晶面板的囤貨。
按照液晶面板銷售規律,二季度是銷售的最低谷,三季度開始回升,四季度達到頂峰然后增長回落,第二年一季度銷售放緩。但今年液晶面板銷售市場出現了新變化。張新崗介紹,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液晶面板銷售上升,提前進入旺季,上漲一直持續到12月。DisplaySearch中國區經理張兵稱,除了用于彩電生產的主流液晶面板緊張外,四季度大中尺寸液晶面板供需趨于平衡,但從今年二季度起,小尺寸液晶面板緊缺。
產能控制“后遺癥”發作
液晶面板市場的部分尺寸缺乏,是近兩年來上游面板廠商控制產能所留下的“后遺癥”爆發。
2005年液晶產能投入過度,導致2006年上半年液晶面板市場供過于求,液晶面板上游廠商集體虧損。此后,面板廠商開始控制產能,放緩投資步伐,2007年新增產生產線并不多。但2007年液晶整機需求迅速增長,導致面板供不應求。信息產業部統計,2007年1~8月,液晶電視銷售939.1萬臺,同比增長77.1%;液晶顯示器銷售5118.9萬臺,同比增長19.6%;數碼相機銷售4048.5萬臺,同比增長16.5%;CDMA及GSM 手機銷售3.47億臺,同比增長27.9%。
大主流尺寸液晶面板由于需求過于旺盛,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出現缺貨。如32英寸液晶電視銷量好,大多數彩電廠商都推該款機型,目前該尺寸的供需缺口二成。張兵認為,小尺寸液晶面板供應緊張與手機、相機等數碼產品顯示屏的定制化有關,同一品類的手機功能不一樣,液晶面板的種類也很多,手機和相機顯示器等使得上游廠商很多元化,這樣使得供給配對的可能性降低。由于規格特別,需要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的下游整機廠商并不一定能夠很快捷地找到上游的供應商,也造成了面板供應緊張。
而原材料的供應緊張也是造成液晶面板廠商擴產所遇到的瓶頸。徐曉東透露,現在上游面板廠商面臨的問題是原材料彩色濾光膜緊張。
液晶面板需求旺盛催化上游廠商擴大產能。目前,投資方向是跨國面板商占據大尺寸面板,而國內廠商則把精力放在了中小尺寸液晶面板。
張兵認為,雖然2005年大規模行業虧損心理陰影并未消除比較謹慎,但跨國面板巨頭的擴產表現仍然有大手筆。11月底,奇美電子稱,明年上半年將投資9億元重新啟動剛通過評測的6代線,其8代線計劃將于明年宣布。奇美7.5代線正在擴產,明年該生產線可以達到滿產。就在奇美宣布計劃同一天,三星電子也宣布將在明年對已有的8代線增資擴大產能。此前,有傳聞稱,三星將建設10代線,但三星方面并未承認。此外,看準32英寸液晶面板市場,夏普8代線開始量產。友達7.5代線7月底量產。而基于財務不佳,LG投資保守,目前并沒有投產的大動作。
京東方、上廣電和龍騰三方整合并未傳出新進展,但業績好轉的各方都忙著布置自己的戰場。東方A和廣電電子三季報披露,其旗下5代線工廠經營狀況都大幅度改善。目前,京東方停止出售5代線,并將投資545.5萬元在成都投資4.5代線工廠,主要生產顯示器和手機、數碼相框等中小面板。上廣電集團市場部副經理徐曉東透露,上廣電建6代線的計劃還在籌劃中,將在2008年宣布,并可能在此基礎上配套建設一條彩色濾光膜生產線,用來解決上游原材料緊張的問題。
此外,另一家國內液晶面板行業的上市公司深天馬(000050)上海4.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日前進行了試產,預計將在明年一季度實現正式量產。產品主要用于手機屏、數碼相框、移動DVD等。
雖然液晶上游擴產加速,但由于一條新建液晶面板生產線產能釋放的周期是18個月以上,在原有生產線擴產也要花12個月時間,2007年投資的生產線將在2009年或是2010年釋放產能。“明年全球液晶面板產量在1億塊左右,比今年增長20%,而明年液晶面板的需求量將比今年增加近3成。因此這就意味著,2008年下游整機廠商還面臨上游供貨緊張的局面,這無疑給國內彩電廠商重擊”,張兵說。
面板上漲使得彩電廠商面臨著成本壓力,而價格戰使得彩電廠商無法在終端市場拉高產品價格。今年“十一”黃金周外資彩電品牌集體降價使得國內品牌不得不又一次降價,壓縮了其原本微薄的利潤空間。怎樣抵御控制上游面板資源的外資廠商2008年的攻勢也成為國內彩電廠商有待解決的難題。林洪藩認為,明年液晶面板提價和短缺將使一些實力弱小的整機公司利潤下跌,退出市場。
眼前,下游整機廠商正采用與上游結成合作關系、提前囤貨、改變產品規格等方式應對供需困難。而液晶面板緊缺使得等離子等其他技術市場有復蘇的曙光。今年LG抓住32英寸液晶面板短缺的機會,推出32英寸等離子面板,此后,海爾、海信、長虹都推出自己的32英寸彩電。
張兵預測,明年32寸等離子數量將超過100萬塊,而今年這個數據將達到10萬臺左右。林洪藩表示,2008年康佳要考慮在零售賣場推廣等離子電視。此前,公司一直在專業市場做等離子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