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屏首因———屏資源已成平板電視決戰關鍵
此番巨資投入PDP產業,是長虹49年發展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投資,甚至創下了四川省單筆項目投資額之最。長虹新聞發言人何克思認為,讓長虹毅然做出投資決定的,是中國電視行業和平板電視產業的現狀以及競爭格局。長虹董事長趙勇甚至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屏的資源,我就將建議長虹實施產業戰略轉移———放棄平板電視制造,騰出我們的資源到其它新的產業方面去。”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彩電工業在政府主導下,整體規劃了包括彩電整機生產線、顯像管生產線的建設,以及相關器件如高頻頭、行輸出和半導體等關鍵部件的配套產業在內的一套完整的、具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并因此在CRT時代具備了強大的全球競爭力。
而進入平板時代,由于平板核心技術和相關產業鏈的短缺,中國電視產業原有的CRT電視產業優勢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無一例外地陷入了尷尬的窘境。由于平板電視上游屏的主要制造廠家集中在日、韓和歐洲等國家,而屏占到平板電視整機生產成本的60%以上,甚至高達80%,銷售平板電視機從制造這個環節上來講就是銷售屏,留給中國平板電視企業在技術方面能增值的空間非常小,行業利潤非常微薄。2006年,長虹是國內平板電視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企業。全球主要的四家PDP屏制造商,松下、先鋒、LG和三星,為了確保自己的寡頭壟斷地位,無一例外全都實施垂直整合,既生產屏,又生產整機,鮮有額外的且具有競爭力的屏提供給其他廠家。據市場統計,在大城市,合資品牌已經卷土重來,遠遠高于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長虹清醒地認識到,平板核心技術和產業鏈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如果無法掌握上游屏資源,中國電視整機企業就會逐步淪落為沒有話語權的廉價的組裝車間。”
與此同時,全球電視數字化給平板電視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平板”作為顯示器的主要發展方向,已經毋庸置疑。據上海松下副總經理田孝齊預測,2006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約為1.62億臺,其中CRT電視為1.16億臺,平板電視為4200萬臺,預計到2010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將達到1.87億臺,其中,CRT電視將下降到7500萬臺,平板電視將上升到1.12億臺。平板電視未來將孕育龐大的全球市場。
基于對平板電視競爭格局以及未來市場的判斷,國家已經將平板電視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列為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甚至將其作為“2006年至2020年信息產業中長期發展綱要”里最重要的發展項目之一。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間,給平板電視列了5億的專項資金,信息產業部也在電子發展基金中把平板列為重點支持項目。在這種背景下,長虹認為,進入PDP屏產業,不僅將實現公司平板電視產業向上游戰略轉移,掌握關鍵器件的核心技術,獲得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主動權,進而大幅提升公司在未來高清電視領域的核心競爭能力,而且將打破日、韓等國對于PDP屏的壟斷格局,使整個中國平板電視產業生存環境趨于良性,使行業內上下游各廠商都能得到自身的利益。
PDP技術優勢更明顯
在國內平板電視市場上,液晶電視尚占優勢的今天,為什么長虹在進軍上游產業時,選擇重金投向PDP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