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制造廠門一直是價格殺手,早在顯像管時代,以長虹、康佳為首的一批彩電企業,就不斷刷新電視機低價底限,帶給消費者實惠的同時還使國產電視機市場占有率大大超過了進口品牌,中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彩電生產國。隨著平板電視機逐漸走向成熟,國內外各大彩電制造企業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利潤比較大的平板電視機上。這時國產品牌也與時俱進,將價格大戰帶到了平板電視行業。可以說,平板電視幾乎每一次價格大戰都是由國產電視機廠商發起的,而國產品牌平板電視機也一直保持與國外同規格平板電視機30%左右的價格優勢。
中國彩電制造廠門一直是價格殺手,早在顯像管時代,以長虹、康佳為首的一批彩電企業,就不斷刷新電視機低價底限,帶給消費者實惠的同時還使國產電視機市場占有率大大超過了進口品牌,中國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彩電生產國。隨著平板電視機逐漸走向成熟,國內外各大彩電制造企業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利潤比較大的平板電視機上。這時國產品牌也與時俱進,將價格大戰帶到了平板電視行業。可以說,平板電視幾乎每一次價格大戰都是由國產電視機廠商發起的,而國產品牌平板電視機也一直保持與國外同規格平板電視機30%左右的價格優勢。
那么,在這不斷降價的過程中,除了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以外,產品真的是一樣的么?我們舉個電腦顯示器上的例子:飛利浦107P系列一直是大家比較喜愛的中檔17寸電腦顯示器,其從第一代開始就采用了三菱公司的鉆石瓏顯像管,顯示效果一直被消費者認可,但價格始終高居不下。但是到了107P5,飛利浦突然改用了LG飛利浦的物理純平顯像管,雖然價格下降很多,但是再也不是中檔17寸顯示器的代名詞了。
一般來說,家電產品的降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技術進步帶來成本降低。技術進步總會帶來更好的質量和更低的成本,這幾年平板電視的價格下跌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平板電視機從前幾年價格高的咂舌到現在成為大城市市場的主流,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太快是不合實際的,價格大幅下跌才是其普及的最大因素。
無論液晶還是等離子,在經歷了5代、6代、7代甚至8代面板生產線之后,成本越來越低,而且下降的幅度之大也是難以想象的。同時廠家們還不斷開發各種技術提高其對比度、亮度、使用壽命等指標,將其效果不斷的提升。價格降低和效果提升大大促進了人們購買平板電視機的欲望,才有今天平板電視機的熱銷。
家電降價的第二個方面是降低利潤,這招其實相對適用的范圍較少。不要相信廠家所謂的虧本銷售之類的話。一臺彩電也許真的會虧本,但是其出廠的時候絕對是不會虧本的,如果虧本也是因為廣告、推廣、庫存等其它方面的費用太高所致!彩電不是游戲機,生產商也不是慈善家,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虧本銷售的事情。
當然,在有些時候,突然降價也和廠商降低利潤有關。一種情況是新品上市時利潤率定的相對較高,為了打開市場再將利潤降低到正常的水平線,這樣的降幅往往比較大。但是采用此種方式的廠家畢竟比較少,不是每個廠家都有上市賣高價的實力。還有一種情況和大批量訂單有關系,廠家為了周轉資金,對于大批量訂單,往往愿意降低價格,這樣可以獲得更快的資金周轉。
第三種降低價格的好辦法則是降低產品質量,也就是俗稱的“偷工減料”,這種辦法一般更多的用在成熟產品上。很多公司在同樣的產品不同批次上采用不同的配件,以降低其價格,而對一般的消費者來說,卻并不知道這其中的差距,只是知道價格降低了,更實惠。不過好在一般廠家在降低配件質量的時候并不會明顯的降低產品質量,所以對很多消費者來說也沒有太大區別。
稍微厚道一些的廠家會在型號上稍加區別,比如飛利浦的170P系列顯示器。一般進口廠家在改變產品配件的時候都會改個名字,但是也不太會在明顯位置告訴大家有什么改變。比如松下公司的洗衣機,其最大優勢在于松下獨創的電機,但是隨著價格降低,松下在低端型號上也開始采用向其它公司采購的普通電機,這點如果不是對行業很了解,誰都看不出來。
很多國產廠商,特別是平板電視機廠商,由于不能自主開發關鍵部件,因此淪為別人的組裝工廠。那么,這些企業在生產的時候就注定了利潤低下。如果宣傳、推廣的費用過大,或是出了一些意外,這些企業就面臨虧本的境地。如果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有技術,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才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潤。
以國產平板電視企業為例,造成其利潤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面板,平板電視機面板的高成本使得低價平板電視機的低價格成為低利潤的代名詞。平板電視機和傳統彩電不同,其面板成本占據了電視機成本的絕大部分,特別是對于中低檔平板電視機來說,由于外圍電路相當簡化,其面板所占成本在電視機中甚至可以達到80%。也就是說如果面板價格不能降低,那么平板電視機降價只能通過減少自身利潤來實現。
好在我們的彩電企業看到這點,目前有長虹、創維等5家企業聯合,準備投資第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而上廣電也計劃投資40億美元建設第7代液晶面板工廠。這些都表明我們的企業已經開始漸漸重視核心產品的生產,而不單單依靠購買其它人的產品。但是只是建一兩條面板生產線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核心技術。
再以平板電視機為例,雖然面板占據了極大的成本,但是其外圍電路等一樣重要。很多國產電視機和國外大品牌采用同樣面板,但是售價確差了相當多,這其中的差價就是技術差距。我們在商場里比較進口和國產電視機的時候,很容易會發現大部分國產品牌電視機在色彩、對比度、畫面層次等方面要遜于進口品牌同樣參數的產品。而那些進口品牌的產品依靠優秀的效果得以提高,其成本卻未必高,其平均利潤率一定也更高。
技術和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如果一味的以低價來吸引人而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這樣的企業是不會有長久的發展能力。目前國內企業已經漸漸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希望以能真的能很好的發展技術,而不是單純的價格戰。因為我們雖然喜歡低價,但是我們并不喜歡那些技術工藝低下的產品,而是需要真正價廉物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