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秋季開學起,北京中小學將開設人工智能(AI)通識課程。AI時代,孩子們究竟該如何學習,最該學的知識和技能又是什么?
8月29日,學而思開放日在好未來北京總部舉行,活動主題為“學習進化論”。現場通過展覽互動、主題分享、開放課堂的形式,向到場的上百位家長和孩子,呈現了學而思在“AI+教育”時代的最新研究和思考。
好未來集團執行總裁位晨致辭分享
有學生家長表示,“通過參加開放日,切實找到了為何學而思會將‘提問’是更好的學習做為新的理念。”
開放日現場:AI濃度拉滿
“大家平時接觸到的人工智能有哪些,請舉手告訴我?”
在好未來總部,一堂名為“智慧AI眼鏡”的學而思大科學開放課堂,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們的參加。
這是學而思開放日三個開放課堂中的一個。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進小區要刷臉”“回到家用語音打開空調”“我感冒了,媽媽用AI來問醫生”。
很難想象,這些以7、8歲居多的孩子們,會脫口而出如此多的AI應用。當老師又問起大家平時會用哪些AI軟件,“豆包”“DeepSeek”等答案更是不絕于耳。
這些大多出生于2015年后的孩子,被稱為AI時代的原住民,從出生那一刻起,AI的服務和應用就深入他們的生活,儼然一個“數字成長搭子”。
但這些AI應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又是如何驅動終端產品運轉及服務的。在這個開放課堂,學而思的老師們,親手引導孩子們通過制作一個簡易的“智慧AI眼鏡”來一探究竟。
整個課堂,老師通過“提問”這樣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們思考——AI如何接聽人類的指令,又靠什么硬件來完成這一指令,讓孩子們真正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來。
不到半小時,孩子們一邊聽、一邊親自動手做,一副副帶有AI語音功能的AI眼鏡就完成了。很多孩子們頗有成就感,家長們也收獲頗多,“通過動腦加動手的方式,孩子對AI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立體了,我也掃了盲。”有家長表示。
除了開放課堂,開放日現場還設立了多個展覽展臺,將學而思這幾年研發的系列課程以及學習工具做了一一呈現。
在學而思學習機展臺,小學生做完一張數學題后,學習機能迅速進行批改糾錯,并總結這位學生可能尚未掌握哪些知識點,再推薦相關題目來針對性補強。一旁的家長看完演示表示,“AI對孩子掌握的知識圖譜進行了篩查和判斷,這樣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另一處AI編程展臺,一位小學生將自己的臉放入屏幕中,僅需幾秒鐘,就出現了一個“卡通版頭像”。一旁的學而思學研老師,順手講起小學生如何在前端和后端進行編程。
同時,AI+3D沉浸式學習英語天天練App也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關注,用“使用即開口,開口必大聲”的設計理念,孩子在高頻次的開口練習中,逐漸從“不敢開口”到“大聲開口”再到“自信表達”。
有家長就表示,“通過開放日,切實感受到AI時代究竟要學什么,它又是如何幫助孩子們來進行學習的。”
“提問是更好的學習”
在開放日舉辦的學而思分享會上,好未來集團執行總裁位晨進行了主題分享。她表示,“開放日的主題——學習進化論,是對學而思品牌理念‘提問是更好的學習’的一個回應。意思是比起成績、考試這些顯性的標準,我們更希望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孩子主動提問的意識。”
比如上線了“學而思大閱讀”, 孩子們可以通過探究式閱讀、角色扮演等方式,一邊思考、一邊閱讀,達到更生動的學習效果。
在人工智能課程上,學而思凝練出了AI工程師、AI設計師等8個AI主題應用,著重培養孩子們的4C能力,包括問題解決力、創造力、思辨力和協作力。
學而思博物,則致力于培養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自然”的綜合能力。學而思科考,則通過生態探索、自然科考、科研實戰等方式,讓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學而思還全新升級了ICS 3.0課堂,通過四屏聯動方式,來進行形象化、探究式、個性化教學。
此外,學而思還沒有忘記將AI帶進偏鄉,踐行“AI普惠”。今年,學而思就聯動騰訊公益和高校支教團隊,為鄉村學校帶去專業有趣的AI啟蒙課程,引導孩子們正確認識AI、會用AI、用好AI。
人類不會被AI取代,這是目前AI界的階段性共識,只不過在具體分工上,人類可以讓渡出重復和機械的工作,去做更有價值的創造,而這需要不斷開發和刺激人類的大腦,其第一步正是從“提問”開始。
有一位來自北京的小學生,曾在人工智能大賽上獲得獎項。他在開放課堂上做分享表示,“AI時代,自己能做什么,該怎樣做,主動思考這些問題,會讓自己對自身的成長,更加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