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影顯示的全球市場還在持續增長。但是,一些顯著的技術瓶頸已經出現。例如,DLP技術多年以來進步乏力,或者1LCD技術亮度極限始終難以突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市場一直在呼喚,“新體制”技術的出現來改變智能投影“芯”之困。2024年底,海思與中光學等聯合展示了采用自主LCOS技術的,有史以來最小的原生4K的光機;2025年初,科金明代工的搭載2LCD技術的飛利浦智能投影新品上市;第五屆CSPC中國智能投影產業高峰論壇上,愛普生推出了“三芯三色全彩引擎”解決方案……等全新技術探索,正在點燃“液晶”技術在投影應用大革命上的“星星之火”!
圍繞液晶,技術突破不斷出現
2LCD技術的核心其實沒有離開1LCD技術。但是2LCD理論上能夠獲得兩倍以上的經濟亮度。同時,其比較3LCD自然成本更低。業內預計,1LCD占據800流明以下市場,2LCD可以填補800-2000流明亮度區間。
據金科明介紹,其2LCD將光路分成綠色和紅色光路、藍色光路分別處理, 在光路結構上由兩色濾光片代替三基色濾光片,LCD光閥上的光能損失理論上可由77%減少至50%。據悉,科金明在2022年就已經投入較大資金從事2LCD投影研發,并取得了多個專利。截止2024年底,2LCD產品已定型并實現小批量生產,聯想、飛利浦、TCL等品牌已向公司下達意向訂單。
愛普生三芯三色全彩引擎技術,核心是3LCD以及三原色光源(目前是LED光源,未來也可兼容三色激光光源)的直接處理機制。傳統3LCD投影,需要一個白色光源和分光結構。“三芯三色”則直接采用三原色光源對應三片LCD,構成三組獨立的“光-芯”處理組合。沒有白光的分光過程,產品光機結構更為簡潔。
據介紹,愛普生之前的3LCD方案整體光機的零部件數量有 29 個,“三芯三色”技術則降低到了 9 個——光機整個體積縮小了 40%!這也讓愛普生 EF-51 成為目前最小巧的三色全色 4K 投影儀。更為小巧,更有利于消費市場普通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
不過,愛普生新技術的核心優勢不僅是“精簡光機、更為小巧”;更在于“高效、高亮”:據悉,愛普生引入了一種可以稱為“光循環”的新技術。眾所周知,液晶顯示,無論是大屏電視還是投影,或者LCOS這種硅基液晶技術,都面臨一個同一的效率瓶頸:那就是,液晶只能處理線偏振光。而目前無論是激光還是LED光源,能夠提供的都是圓偏振自然光。從自然光到線偏振,傳統做法是用一個偏光片進行篩選,這使得理論上最高只有50%的光,能夠被接下來的成像過程所利用。
而愛普生的“光循環”技術,不僅液晶片能夠處理S偏振光,同時更是實現了P偏振光在兩次反射循環之后,轉化成S偏振光。這一技術,極大提升了光源的利用效率。據悉,這一技術將減少30%光能浪費,同等功耗下亮度提升30%。可以理解為P偏振光有6成以上轉化為S偏振光。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1.以往DLP效率高于3LCD的刻板印象要改變了,因為對偏振的循環復用,3LCD未來效率可能更高;2.這一偏振循環復用的設計,適用于所有液晶顯示技術,包括1LCD或者3LCOS;3. 與“三芯三色”對比,金科明的2LCD可以認為是“二芯二色” 結構,3LCOS也可以設計成反射式的“三芯三色”;4.光源利用的更高效率,可在同等亮度下,節約能源、降低熱功耗,對于縮小產品體積、提升穩定性和壽命、降低噪音都有好處,或者在同等能耗下獲得更高的產品亮度。
除了以上的“液晶”投影量產技術進步之外,預計2025年本土LCOS投影,這一硅基液晶技術也將進入市場;FSHD技術,即1LCD場序投影,或者1LCOS場序投影(類似于1DLP)技術也會進入終端產品技術驗證的新階段。此外,2025年來,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分別推出了2.69英寸FHD和5.5英寸4K新品光閥,也對1LCD投影產品的進步發展有更大支撐。特別是華星光電加大了1LCD光閥開發和市場布局力度,有利于上游市場的充分競爭。
總之,與DLP投影技術比較“平淡”的芯片創新格局比較,2025年“液晶”投影門類上可謂“熱鬧非凡”。這些圍繞液晶投影顯示的技術進步,最終會爆發出何種能量,值得期待。
液晶投影的全球優勢,以及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意義
目前,全球近2000萬臺每年的投影消費中,液晶類技術占據了8成份額。包括1LCD、2LCD、3LCD和LCOS技術,構成了投影市場消費者主體。為何液晶技術占比如此之高呢?原因在于,液晶投影技術差異化、多元化和不斷創新進步。
例如,1LCD提供了最低成本的投影大屏選擇,并在近年實現了4K原生顯示。3LCOS在超高亮度和微型化的原生4K分辨率顯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3LCD產品技術則比較折中,從2000+價位的千流明,到10萬價位的萬流明機型都有布局。
除了適配的需求多樣之外,基于液晶技術的投影核心光閥市場還擁有供給多元化的特點。即無論是1LCD還是3LCD,或者LCOS都沒有形成上游壟斷。雖然,實際市場上存在供給主導者,如1LCD多由京東方提供,但是,這不等于在技術或者產能上存在壟斷瓶頸。這與DLP技術只由TI一家有實力制造的格局,截然不同。
特別是在美國發起無差別的關稅戰、貿易戰以來,對于依靠美國企業、技術和美國本土制造的DLP投影光閥,國內產業界的“心理擔憂、供給風險”持續擴大。這一點與2025年“液晶”系技術的創新進步、供給多元化形成了鮮明對比。業內專家認為,國內投影產業適度采用液晶技術,做多元布局,即滿足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單一核心技術供應鏈的風險。
業內預計,2025年2LCD的高亮特色;3LCD和LcoS等的三芯三色方案更精簡的結構與光循環技術上的光效的進步超越;以及2LCD 、3LCD和LcoS 在4K+三色、甚至是原生4K上的加速布局,將成為投影行業供給側,特別是智能家用投影消費市場供給側最主要的變革,并驅動行業市場消費升級、體驗升級,進一步開拓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這些技術進步,特別是對于國內智能投影市場2023年來的“增速大幅下降、進入存量之爭”時代的發展新階段,更具有“超越競爭者”的比較優勢意義,具有“高質量成長”的消費升級意義,值得國內投影品牌高度注意。例如,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投影市場(不含激光電視)銷量為143.2萬臺,同比微降0.8%;銷額為23.7億元,同比微增0.3%。國內智能投影總銷量停滯,但是品質升級的趨勢已經顯現。緊抓具有技術創新優勢的產業核心技術,是每一個品牌的必爭戰略。
綜上所述,消費投影行業的破局,必然要依靠核心技術的創新。這方面,“液晶”為主導的技術體系,正在展示出更多創新空間和創新成果。如何充分利用“液晶投影”技術升級的機會,實現品牌市場拓寬、行業應用更上一層樓,是擺在每一個投影人面前的必答題。也是2025年,該行業可能具有“分水嶺”意義的路線競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