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召開,兩會召開之際,各代表為社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進程中,新型顯示時常被兩會代表提起。
人大代表李東生為新型顯示發聲
20年前,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存在感為零,由于產業弱小,導致中國也出現了“缺芯少屏”的困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規模已成為全球第1。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LCD屏的出貨量再創新高,達到了9.627億,其中,京東方、TCL華星、惠科三大巨頭的LCD面板出貨面積占全球總出貨面積的50.9%,占比首次超過一半。
人大代表李東生在兩會上表示,中國企業在LCD液晶顯示領域已建立相對優勢,但在其他新型顯示方面相比其他國家還有差距,三星OLED占全球市場份額仍超50%;诖,中國企業既要在LCD 業務繼續創新突破、鞏固優勢,又要同時布局追趕超越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
李東生表示,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全球第1,但要實現“面板大國”向“面板強國”的轉型,仍面臨諸多問題。對此,他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強產業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持。二是支持產業鏈延伸拓展,構建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三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資,構建下一代顯示技術創新體系。四是支持行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不僅如此,在往屆人大代表大會上,李東生也曾聚焦我國的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他表示目前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規模已成為全球第1,但面板產業中高、精、尖的關鍵材料和核心裝備仍嚴重依賴進口。他建議,加強和日本及歐洲等在新型顯示材料和裝備領域具有優勢的國家開展技術合作。同時他建議國家改變重點研發計劃新型顯示材料項目管理模式,探索完善研發項目管理新機制。
人大代表李兆廷為新型顯示發聲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李兆廷也曾在兩會上指出,在當前"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背景下,強調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平板顯示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戰略性基礎產業。未來信息產業制造強國的目標是,新型顯示產業形成具備較強技術競爭力的區域產業集群,拓展新型顯示規模應用領域,并在上游材料和裝備上設立專項基礎工程,引導形成重大技術突破,提升國內對材料供給的保障能力,實現在光電顯示領域內的中國制造。
作為一手打造光電顯示領域巨頭企業的當家人,李兆廷認為,當前形勢下,國內平板顯示配套材料企業如何以尋找特質點的特色競爭代替規模化競爭,如何對技術進行優化和調整,尋求新的源動力,如何以生態集群的思維去發揮好各配套材料企業的產業角色,協調進步、共榮共享,通過逐步的積累達到領先地位,這是平板顯示產業企業的共同課題。
政協委員侯光明為新型顯示發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侯光明也曾在兩會期間表示:目前我國電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速度和規模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專業級數字成像器件和數字顯示器件缺少核心技術和自主芯片上仍然存在著“卡脖子”問題。
為解決這一“卡脖子”問題,侯光明提交了關于加快LED電影放映(屏)系統自主研制和影院應用,聚焦電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提案。他建議,加快LED電影放映(屏)系統自主研制和影院應用,并借助“LED屏+5G技術”,助力LED電影放映屏實現“彎道超車”。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數字屏幕最多的國家,如果將這些數字屏幕全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話,則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對于相關企業而言,可謂一個龐大的市場。對于LED顯示應用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個潛在近千億級的巨大市場等待拓展。
隨著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產業影響力和關注度也隨之增長,在產業幼稚期未顧及到的產業鏈問題,已成為全行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的關鍵,特別是上游配套材料領域亟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芯片市場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