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的彩電市場已經收官:整體成績幾乎是十幾年來最差的。據奧維云網(AVC)2021年12月下旬統計和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彩電零售量規模為3835萬臺,同比下降13.8%;零售額規模為1296億元,同比增長7.2%,凈利潤率只有1.8%!
上一次彩電行業年度銷量低于4000萬臺,還是2009年的3450萬臺,銷售額則為1312億元!——可以看到,2021年的彩電銷售額總量比2009年還要差。那是因為,2009年雖然總量不佳,但是卻有液晶替代CRT的結構性升級:2009年液晶電視銷量市場零售量達在2359萬臺,占彩電零售總體市場的68%,比2008年上升了100.8個百分點。
即從整體的市場“冷度”看,2021年彩電市場不是單單十余年銷量最差,而是在銷售額成績上“更差”、在利潤水平上“更更差”,而銷量降幅幾乎更是歷史之最。用業內人士的話說既是,如果沒有頭部品牌海外市場成績不錯的支撐,彩電終端品牌就要“集體住院輸液”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內亦非常關注2022年彩電業的走勢——是繼續下探,還是走出“V”字反轉,或者持續走出“L”型的底部姿態——成為需要預判的重大問題。
2021年的慘淡成績:長短因素都有
從長期趨勢看,過去5年彩電行業的走勢4年下降,1年回升。其中,2018年的略有回升,是因為2017年度的行業降幅是2003-2017年間最大的。此后,2020和2021年的年度銷量降幅,又先后刷新了20年來行業歷史記錄。
不是一天的下滑,而是連續下滑:彩電銷量這種變化必然有其內在邏輯!边@個邏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新興的視頻娛樂平臺和硬件技術的發展。例如,手機短視頻娛樂,或者家用投影大屏娛樂。其中,家用投影銷量從2017年的數十萬臺,已經成長到2021年的400多萬臺。同時,市場還有VR這樣的新興視聽消費產品在成為“更另類”的多元娛樂選擇。
如果將手機、平板電腦、PC、VR、投影等視聽品類都計算在‘廣義的彩電’范圍內,行業總量肯定是在極大的增長之中!奔,彩電的銷量下降很大一個因素是,視聽消費多元化、多元的硬件產品取代了部分彩電功能,造成彩電開機率下降、使用期延長、需求剛性不足,進而影響了總銷量。
2.造成彩電行業需求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彩電自身”的“新意”不足。2016年是彩電行業銷量的歷史峰值,突破了5000萬大關。這一數據的背景是前面數年55英寸、4K、智能電視等帶來的換代普及趨勢。
而2016年之后,彩電的進步就變得更小。即便2020-2021年,70+大尺寸產品銷量翻番,但實際市場總量依然是只占一成。至于8K產品,十余萬臺的年度銷量,更是掀不起大風浪。在加上,彩電開機率下降,需求剛性不足,液晶電視壽命本就更長,彩電換新熱情就更低了。進而,進一步壓縮了市場年度總需求。
以上兩個長期因素對彩電銷量下滑的影響,可以說是各占一半。是行業面臨較為難堪局面的主要原因。同時,2021年彩電業也面臨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
例如,2020年5月開始,連續13個月的“歷史最強液晶面板漲價周期”,大幅提升了產品均價。2020年6月,32英寸液晶電視售價在600元左右,2021年6月其價格已經接近千元。產品價格上漲,顯然不利于市場銷量規模數據。
同時,2021年新冠疫情新常態,也大幅度影響了居民“大件”消費熱情。這一年,不僅是彩電這種傳統大件,其它大宗家電產品市場也都比較“灰色”。特別是第四季度,作為全年大家電消費的最主要季度,國內居民消費信心,受到宏觀經濟態勢和11月份開始的幾輪散發疫情影響進一步下降,對全年大家電、尤其是彩電消費形成了進一步的“拖后腿”效應。
這兩個短期的“市場不利因素”,是不是會在2022年出現轉折,也就是2022年彩電市場能否“轉折”的關鍵之一。
2022年彩電市場成敗,關鍵是抓轉折變量
從宏觀周期看,彩電業已經在谷底——我們叫做跌無可跌的位置!”行業人士指出,2021年極低的基數打底,彩電圈在2022年進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市場更多會在“V型或者L型”走勢中,發生轉折。
其一,2022年最不確定的因素依然是“疫情”。包括病毒的變異、疫苗的有效性、歐美QE政策的拐點等,都會制約宏觀的消費預期。但是,國內的新冠動態清零已經有比較豐富的經驗,軟硬資源支撐達到歷史以來更好的狀態,結合疫苗普及率的提升,新冠對彩電消費的壓制極大程度上不可能再次增加。
其二,2021年下半年開始,彩電的液晶面板價格開始下降。且結合下半年全球彩電銷量從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增長,變成了下滑,需求端開始緊縮。兩者疊加,彩電產品的價格下降通道,在2021年三季度末期已經打開。例如,2021年12月份的雙十二,國內彩電零售均價幾乎同比2020年雙十二下降了2成。價格降低,顯然有利于2022年彩電消費企穩。
第三,2022年彩電消費換新的動能可能有所改善。即大尺寸彩電占比持續提升。行業預計,2022年彩電消費中,70+以上尺寸占比渴望再提升5個百分點,銷量增幅3成左右(2021年75英寸銷量增長超過4成,80+以上產品增幅達一倍以上),65英寸銷量也會繼續提升,增加3-5個百分點。這將讓65英寸及其以上彩電產品市場占比上升到4成以上。
有了更多的大尺寸產品的加持,彩電換新的“新意”也就更為明顯。目前國內彩電存量依然以50英寸以下產品為主導。這部分產品與75/85英寸產品的體驗感比較,是天壤之別。存在著大量更換新電視,進入巨幕沉浸體驗時代的需求。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可能是有利于彩電行業回暖的因素”之外,2022年彩電行業也會繼續面對一些長期的“不利因素”。
例如,彩電消費越來越依賴90后、Z世代。這部分消費者的視聽選擇有充分的多元性。部分消費者習慣了沒有彩電的生活。彩電剛需,打動年輕消費者需求的門檻更高。即年輕消費群的消費習慣變化,是不利于彩電產業形勢反轉的。再例如,視聽消費多元化還在深入發展。預期2022年家用投影大屏、激光電視、VR產品、以及柔性折疊手機等銷量會繼續增加,游戲代表的新興視聽消費需求也會繼續繁榮。這些多元選擇的增量也不利于彩電市場回暖。
同時,行業預計2022年依然是彩電新房市場的小年。包括適婚人口基數下降、結婚率下降和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都將抑制新房市場彩電需求。同時,疫情也會導致舊房裝修市場的彩電需求持續處于較低水平。
以上各種可能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可以看到2022年的彩電市場很難走出“大V”型的逆轉。大概率是在“L”型的底部,有一定的反彈空間。特別是,2021年彩電市場跌幅遠大于年初3-4個百分點的預期,以13.8%的下降再次刷新跌幅記錄后,行業內部很難有樂觀情緒。
更為重要的是,2022年的彩電市場可能在兩個層面,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其一是,海外市場在2021年第三季度結束了五個季度的連續增長,“2020-2021年,國內頭部彩電品牌國內損失國外補的經營結構很難維持”。第二是,在彩電行業2021年下半年進入降價周期后,2021年能夠實現的“量跌價漲”格局也很難再維持——2022年彩電均價會較為難看,全尺寸線價格下降是大概率事件,這將進一步抑制產業的零售額數據。
綜上所述,2022年彩電行業雖然會有大尺寸的進一步熱銷、價格下降驅動的消費增長,但是從行業經營的綜合成績角度看,“謹慎的不更悲觀”已經是“業內基本心態”。沒有人敢于喊出行業反彈口號,彩電業長期的需求趨勢也難以發生根本性轉折。2022年彩電行業還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