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第三輪,特朗普通過緊急法案隱形限制華為等中國企業美國市場采購與消費供給的背景下,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在美國“硅谷之都”圣何塞會議中心開幕的國際顯示周(SID Display Week 2019)大會,卻幾乎成了“中國企業的主場”!
中國企業扛起全球顯示創新半壁江山
SID2019上大規模參與展出的中國顯示企業(大陸地區)包括維信諾、京東方、華星、天馬等,這些企業幾乎每個都拿出“從未展示過”的新技術、新產品,面向全球市場展現了中國企業強大的創新能力。
從參展企業陣容規模、參展新品的獨創性角度看,中國企業(大陸地區)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包括在小尺寸柔性、折疊、可卷曲顯示產品;大尺寸柔性產品;mini-led、OLED微顯示、新型顯示材料鈣鈦礦與量子點QD的應用;新型集成工藝,如印刷顯示技術、屏下指紋、屏下發聲、新型觸控結構、新型背光技術、新型偏光技術、新型透明顯示和3D技術等各個方面,中國大陸軍團“幾乎是系統的突破了顯示技術所有前沿領域”。
和國際其它地區企業比較:日本顯示軍團尚在“病入膏肓”狀態,創新自然乏力,更沒有能力快速形成市場供給;我國臺灣地區顯示企業,處于中小企業“過剩出清”時期,友達、群創兩個龍頭的研發創新與新產能形成速度也在放緩;韓國LG與三星兩家企業雖然繼續位于市場第一陣營,但是在創新布局上的領先度已經顯著下降,規模擴張能力則落后于我國大陸地區企業。
在這樣的行業基本面下,全球近半數的顯示面板品牌來自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大陸地區即有京東方這樣已經“摸到世界第一門檻”的高端企業,也有一些專注二手生產線再次應用的“廉價”產品供應商,其產品供給之豐富、規模之巨大已經位于全球第一陣營。這也就難怪SID2019被稱為“中國周”了——大陸加臺灣省,已經是全球顯示產業的基本盤!
處于超越的拐點上的民族顯示業
2018年深天馬首次成為華為的金牌供應商;2019年京東方的柔性OLED擔綱起華為手機柔性化創新的主力軍……大陸地區的面板企業的產品供給,已經從此前的“大路貨”變成現在的“尖端產品”。
行業專家指出,SID2019展會,大陸軍團的柔性產品陣營空前龐大。大陸顯示企業利用OLED+柔性實現彎道超車的時機已經成熟。同時,65英寸+8K為代表的大尺寸產品,只有大陸地區投產了10.5/11代線,在生產效率和規模上全球第一,更是會扛起大尺寸市場“更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大旗。
另一方面,借助國內LED等半導體產業的先進性,在mini-led產品的應用上,大陸地區企業亦后來居上,并贏得了臺灣企業的實力加盟。例如,天馬展示了世界上第一臺透過率超過60%的7.56英寸AM Micro LED顯示屏(與錼創科技共同開發);TCL 65” RGB AM LED電視實現了有源矩陣驅動的Mini LED背光在業內的首次應用;京東方展示的硅基板微型OLED AR顯示產品是目前PPI最高的顯示產品,且可以量產供給。
同時,大陸地區企業高度重視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例如,京東方展示了55英寸印刷顯示OLED 4K電視面板產品;華星光電展示的QD- OLED /PE-OLED、Q-Cell量子點偏光片等技術產品。這些產品不是“貨架”產品,甚至未必會成為“貨架產品”,但是代表了對顯示產業最前沿的市場探索——也許明天的顯示技術,就源于這些超前的創新。
成熟的一代、正在成熟的一代、未來的一代”,專家表示,SID2019大會上,中國大陸顯示軍團以這三個層次的產品系統的展現了中國企業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領導未來的責任感。某種意義上,全球顯示從制造到研發的中心都已經轉移到中國大陸地區:韓國LGD正在建造的最大的大尺寸OLED面板廠在廣州,我國臺灣省顯示企業最高世代線也在廣州、最大的先進觸控半導體產品線在福建布局——自我的強大,才能吸引外資的青睞。
SID2019大會可以說是中國大陸顯示軍團一次爆發性的集中力量展示。作為大陸、臺灣、韓國、日本三國四地顯示產業最后的崛起者,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大陸軍團今天已經站在超越的拐點之上。
美中也有不足,同志仍需努力
SID2019幾乎成為中國顯示企業的主場,但是為何這樣的展會不在我國大陸地區舉辦,而是位于美國硅谷地區呢?何況展會上,并沒有美國顯示企業參展——美國雖然是LED/液晶/OLED的發明國,但是早已經退出顯示產品市場。
對此,行業人士認為,重點還在于“軟實力”的較量。
首先,從產業鏈看,美國雖然沒有“顯示產品”,但是在上游材料、裝備上依然領先。例如應用材料公司的一系列設備,印刷顯示的噴墨印刷機等設備;材料商,美國康寧是全球最大的顯示半導體玻璃與蓋板玻璃制造商、3M是重要的導光板等光學薄膜供應商等等。即,美國企業依然是全球顯示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和關鍵供應商。這方面,我國大陸地區本土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第二,從市場角度看,中國大陸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顯示產品消費市場。但是,高端顯示產品消費能力,美國和歐盟依然超過中國大陸地區。這使得從消費角度和終端前沿創新角度看,美國市場和美國硅谷的企業依然領先:例如智能音箱產品國內客戶的需求啟動比美國晚了12-18個月;汽車的車載顯示上,本土汽車企業和市場發展比美國晚12個月左右。——高端市場決定話語權,而不是總量決定話語權,這導致美國顯示行業的全球地位依然“不容置疑”。
第三,SID2019依然是美國整體創新能力和全球軟實力的象征之一。即全球市場對美國產品與科技領域的信心、信任感依然是獨一無二的。這導致,很多中國企業原創的新技術、新產品,卻需要到美國或者歐洲首發。這體現出中國市場在消費引領能力上的不足。而這種不足的補足過程必然是緩慢地,不可能一躍而就的!
反面的例子是,韓國已經連續十余年是全球最大的顯示設備供應國,而且持續占據高端市場供給主流地位。即便如此,韓國也無力組織世界級的技術交流會。因為市場層次不匹配、國家軟實力不匹配。
由此可見,我國大陸地區顯示產業雖然“進步顯著”但是依然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主要體現在,1.關鍵設備創新、2.關鍵上游材料創新、3.領先的下游終端產品創新和應用、4.綜合行業與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等層面。只有這些領域的短板被系統的補齊,我們才不會面臨“專場展示卻要借別人的舞臺”的尷尬。
總之,面對SID2019展會,我們即應該看到民族顯示產業的巨大成就,民族顯示企業已經處于全球登頂的臨門一腳位置;也應該看到這個行業在全產業鏈和泛市場環境上與美國的差距,清醒認識到我們還有巨大的進步空前、巨大的弱點需要補足。戒驕戒躁、戒氣戒餒,在面向未來的產業突破上,民族顯示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創新和超越永遠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