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長戛然而止
牛市過后,白電行業面臨市場下滑、產能過剩,而出口方面受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訂貨逐步下降。
不僅僅是美的,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其他家電企業也開始感到寒意陣陣。
數據顯示,格力電器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0.03%,第三季度跌至24.46%,凈利潤也由40.37%跌至18.79%;海信科龍上半年銷售收入為96.81億元,第三季度僅為46億元,環比處于負增長狀態;空調節能補貼政策最受益的志高,第三季度也進入負增長狀態。
奧維咨詢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空調市場自2009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出現了長達將近兩年的牛市行情。2010年國內空調市場銷售增長率達到32.2%,今年上半年累計同比零售量增長33.9%。但是,進入第三季度,市場風云突變,增長勢頭戛然而止。第三季度空調市場零售同比下降9.0%,前三季度累計零售量同比僅上漲18.3%,遠低于上半年的增長水平。
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助理蔡瑩透露,今年10月國內白電銷量均大幅下滑,其中冰箱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9.64%,洗衣機下降8.17%。“成本提升、市場下滑、產能過剩,是白色家電行業面臨的三大壓力。”
而出口方面受到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訂貨逐步下降。來自2011年10月廣交會的數據,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爾和志高公司,今年11月均出現了50%-77%的下滑,其中美的出口已經是連續四個月下滑。
“寒意”蔓延全行業
除了白電行業以外,市場下滑的“寒意”向小家電行業、彩電企業及上游供應鏈企業迅速蔓延。
小家電行業的遭遇同樣如此。2011年上半年九陽股份收入小幅下滑;美的日電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今年下半年以來增速回落到10%左右。
彩電企業去年投資方向有誤導致集體虧損,今年上半年各項財務指標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國內彩電市場整體行情仍不容樂觀。來自奧維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零售市場累計銷量1937萬臺,銷售額736.6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0.6%和2.3%。預計下半年彩電市場仍將維持低速增長,全年銷售將低于去年水平。
家電行業上游供應鏈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首當其沖受影響的是彩電面板企業。由于全球液晶面板供大于求,價格已經連續17個月下滑,在此背景下,全球幾大面板廠商均告虧損。
LGD在廣州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動工時間一推再推。LGD高級副總裁李邦洙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面板企業實在太困難了,目前仍沒有找到動工的合適機會。
LG集團和臺灣冠捷兩年前合資成立的生產液晶模組的樂捷公司,上周宣告倒閉。佛山一家生產空調用控制器的企業“華鷺公司”,由于今年下半年訂單太少,上周工人以罷工為要挾“要求加班”。
順應環境裁員“過冬”
為順應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美的裁員應對。但據透露,裁員的并非只有美的一家,其他企業也在悄悄瘦身。
12月初,網友“美的大裁員,新員工幾乎全做炮灰”的聲音,引起業界關注。
美的集團從11月開始大裁員,制冷集團60多家各地銷售公司裁員幅度在40%以上,部分銷售公司超過60%,總部約50%;日用家電集團2012年大規模校園招聘的新員工幾乎全裁。日電集團的60多家合資銷售分公司只保留了11家。
對此,美的集團給出的說法是,裁員是為順應宏觀經濟環境發展變化做出的應對舉措。“美的集團啟動轉型升級,改變高密度投資和規模制造的成本優勢來增長的模式。希望借助產品結構改變、品牌提升,來帶動企業增長以及毛利率的提升。”
除裁員外,美的制冷集團還采用代理制,代替自身投入較大的合資銷售分公司模式,使各地區的營銷系統人員縮減。而美的日電今年在各地初建的營銷機構,也相應變革。不少地區直接取消營銷公司。
一位第三方家電銷售渠道負責人透露,正在進行裁員的并非只有美的一家企業,其他企業也在悄悄瘦身。只是規模沒有美的這么大,也沒有美的這么大張旗鼓。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稱,雖然彩電行業今年三季度以來業績好于白電企業,但是創維、TCL等彩電巨頭的營銷和制造員工也進行了一定幅度調整,而白電行業海爾、格力、格蘭仕也開始進行營銷渠道改革,其人員調整幅度一般在10%-15%。海爾各地工貿公司也在根據業績進行人員調整,部分業績考核靠后的員工被辭退,而此前面向電器連鎖、社區店和精品店渠道的員工,開始部分被調整到海爾的日日順等其他渠道中。此外,海爾日日順希望通過銷售其他企業商品來“養活”現有的渠道人員,今年海爾系統外銷售可能超過50億元。 海信北京發言人楊宏民表示,“家電寒冬”這個說法很形象。美的作為作為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都要裁員過冬,其他企業可想而知。此次裁員,美的表現得比較突出,其他企業也有相應的做法。明年將是家電企業最難過的一年,我個人猜測,美的是預測到明年家電總量會出現收縮,原來的用人規模支撐不了了,所以就提前動手,在年前把人裁完,這樣明年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人均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