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外RFID市場、傳感網市場和M2M市場還比較獨立,商業模式也有所不同,存在三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第一種是系統集成商為客戶提供服務。系統集成商采購設備制造商提供的物聯網設備,加上自己或者第三方的軟件應用,組合成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這種模式是目前RFID和傳感網業務的主要模式,目前很多企業集系統集成商、設備制造商于一身,同時生產設備和提供服務;而另一些企業(比如IBM)就通過采購標簽和讀寫器設備,通過自己的軟件來組成解決方案。
第二種是物聯網MVNO為客戶提供服務。物聯網MVNO租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為客戶提供M2M服務。通常物聯網MVNO擁有自己的軟件平臺,需要購買終端等設備來制定解決方案,因此也起到系統集成商的作用。這種模式在美國較多,由于美國電信運營商初期對于物聯網業務重視程度不高,因此產生了一批物聯網MVNO企業。
第三種是物聯網電信運營商為客戶提供服務。電信運營商作為價值鏈的核心集成設備、軟件,直接為客戶提供服務。這種方式在歐洲比較常見,比如Orange、沃達豐都采用這種模式,把握整個產業鏈,直接為客戶提供物聯網業務。
形成這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的原因,主要是電信運營商缺乏RFID、傳感網、短距離通信技術的基礎,在M2M業務中很少涉及這些技術。目前除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以外的物聯網通信技術主要由原先各領域的其他企業提供。
電信運營商將成平臺和通用接口提供者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使電信運營商從業務提供者轉變為平臺提供者,未來,物聯網業務將深入到每個產業環節,深入到各個生活角落,電信運營商的角色將再次發生改變。
承擔了一段時間網絡提供者的職責后,目前電信運營商已經成為物聯網行業的整合者,直接面向客戶提供服務,尤其是歐洲以及日本、韓國的領先電信運營商,而美國電信運營商在加強了對物聯網的重視后已經逐漸從網絡傳輸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但隨著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市場的逐漸滲透,將不可避免地遇到所謂的行業壁壘。首先是在技術方面,各個行業有非常專業的需求,工業級的環境比人與人通信的環境要苛刻得多;其次是各個行業在自身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各有一定的成果,很難再采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電信運營商應轉變思路,采用提供通用網絡業務設備、平臺、接口和終端的形式,由各行業的專業企業來開發并提供業務,電信運營商得到分成。隨著RFID、傳感器與移動通信網絡的融合發展,它們將被整合進業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