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第一批從事基于IP的視頻會議產品研發人員,蔣延春一直在視頻領域打拼。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快20年了,都在干視頻通信這些事。”
97年從清華畢業后,蔣延春選擇來到深圳加入了華為,從事音視頻多媒體產品研發,之后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可能是個人性格有點不安分吧,然后也想做一些更有挑戰性的事情。” 蔣延春笑言。
2008年,蔣延春與一幫行業老兵聯合成立了捷視飛通科技有限公司,并擔任CEO。
經過幾年發展,目前捷視飛通在視頻會議和移動指揮兩大領域均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在視頻會議領域,特別是國產廠家里面,捷視飛通可以排到前三強吧。移動指揮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我們也能算得上行業的領頭羊。”蔣延春自信地指出。
捷視飛通CEO 蔣延春
2016年捷視飛通斬獲頗豐,獲得了包括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國家工商總局、新疆黨委機要局、北京市檢察院、北京市食藥監、武漢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貴州應急辦、貴州省工商局、山東海洋局等在內的大量政府用戶的認可。
我們為國家質檢總局打造了移動可視化執法的云平臺,各地質監局的執法隊會通過捷視飛通的執法終端和執法軟件,進行遠程指揮和溝通、執法取證、處理突發事件等。國家安監總局的移動執法、應急救援整個系統也由捷視飛通來提供。還有像貴州應急辦從省、地市、縣各個廳局都裝上了我們的視頻會議和移動指揮應急救援系統。”
保持創新和專注是成功之鑰
蔣延春將捷視飛通的成功秘訣歸結于堅持創新和保持專注。
我們并不是單純追求新技術或者新概念,而是貼近用戶的創新。真正深入到用戶現場、理解用戶需求、找到用戶痛點,為他們解決問題,并始終聚焦在視頻領域深耕細作。”
在過去的2016年,捷視飛通推出了革命性創新產品MCV5000,把會議錄播、視頻矩陣、中控、小型MCU以及數字音頻處理器、會議終端集于一體。對于用戶來說,召開視頻會議只需要一個設備就能實現,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我們希望以融合為設計理念,真正給用戶創造價值。過去用戶干不了的事,都可以干了。過去需要很多系統才能完成的事,現在一個系統就搞定了。而且用戶還可以將其與自身業務系統對接,實現更進一步的融合。”
蔣延春以北京市檢察院為例,原先檢察院自身的業務軟件、App和數據庫,與移動單兵系統是兩套各自獨立的系統。在運用移動單兵系統進行執行任務時,需要另外調取業務系統的數據,造成兩個系統不斷切換,使用起來十分麻煩。
而我們的系統能以中間件形式與檢察院的業務軟件以及移動端進行融合,現在只要一個App、一個界面、一套軟件,外出執法時就變得很方便,用戶也對此非常認可。可以說,這一塊我們是國內做得最好的,也是做得最早的。”
為了進一步保持創新競爭力,捷視飛通還針對行業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比如針對教育行業發布的“十合一”解決方案,整合了視頻矩陣、錄播、中控、視頻會議終端、視頻會議MCU等原來10個設備才能實現的功能。
同樣只需要一個設備,就能實現精品課堂、錄播教室、遠程互動教學等應用場景。大大簡化了教育信息化的部署和應用,普通的教師都可以便捷使用。”
創新生態圈:捷飛邦事業合伙人
除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新,捷視飛通的另一大關注點是在渠道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即“捷飛邦事業合伙人”。
我們專注地把產品做好,但也需要通過合作才能把好東西賣出去。相對于傳統的渠道分銷合作模式來說,我們更希望打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通過捷視飛通的發展,帶動捷飛邦合作伙伴的成功。”
蔣延春透露,目前已經有不少的合作伙伴,從最早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幾十個人,每年幾千萬的業務規模,真正實現了與捷視飛通一起成長壯大。
我們打造的這個圈子,類似于EMBA校友會,大家不只是單純的利益關系,而是有共同的事業和價值觀,彼此之間充分地信任、充分地支持,合作走向共贏。”
人工智能也要火到視頻通信了?
在做到國內領先后,下一步,蔣延春的目標劍指世界。
最終,我希望捷視飛通能成為多媒體通信領域世界級的中國企業,代表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走向世界。”
為此,在新的一年,捷視飛通將啟動海外拓展,把足跡擴展到亞非拉乃至歐美。
我們依然專注于視頻會議和移動指揮兩個領域,致力于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而當下尤為熱門的人工智能成為捷視飛通的一大研發重點。
我們現在正在打造的下一代產品,會把一些新興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引入到視頻通信領域。”
在蔣延春看來,指揮本身是一個分析和決策的過程,而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以輔助現場人員,讓決策和分析更加準確和高效。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相信這一塊會有很廣闊的前景,也會對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創新。捷視飛通將與國防科大、清華等高等院校,以及美國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展開合作,還會在成都設立一個成都研究所,專門做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研發,同時吸引更多的人才。”蔣延春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