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上看,目前中國在RFID上并無主導權,而美國在這方面一馬當先,其專利申請總量超過了歐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等多個區域專利申請總量的總和,高達53%。而日本、歐洲則在傳感器技術上擁有巨大優勢。當然,物聯網還涉及其他技術領域,比如二維碼等。
“關鍵在于開展重大技術研究,攻破核心技術,研制關鍵設備和創新產品,大力推動我國物聯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
記者了解到,物聯網產業將成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方向,并建成世界級新興產業基地。而首家“物聯網產業聯盟”也將在這里建立。
目前,張江在物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基礎等方面領先國內,集聚物聯網相關企業約500家,已形成上百億元的產業規模。張江將進一步拓展世界級物聯網產業高地: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端企業和研發機構,開發一批新技術、新標準。在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無線傳輸網絡和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標準制定上,在國際有發言權,在國內起到成果轉化的引領作用。
無錫在傳感器領域具有先天和后天兩大優勢。先天優勢主要表現為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研究院、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研究院、眾多微納傳感器公司在這里生根發芽,后天優勢主要表現為無錫市政府在物聯網人才引進、資金、稅收、土地等方面對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目前無錫已經擁有物聯網相關公司包括傳感器、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商等上百家,國家已有意將無錫打造為全國物聯網的示范城市,無錫物聯網產業在未來幾年有望成為其支柱產業。
普及應用仍需要時間
專家分析指出,從物聯網未來的應用來看,雖然其行業應用十分廣泛,只要想得到的,從理論上來說都可以用上物聯網。但物聯網的發展仍然存在眾多瓶頸,主要表現為成本、技術、政策、用戶壁壘等方面:
從成本來看,物聯網應用成本高昂。底層傳感器,由于應用不多尚未形成大批量生產導致成本較高,這將隨著技術的改進和應用的逐步推廣而下降。物聯網解決方案商由于實際應用案例不多,系統搭建成本仍然較高,而這也將隨著應用的推廣,其改良空間仍然較大。
從技術層面來看,中國的物聯網技術與歐美、日本相比仍然較為落后,對于體積小、精度高、適用于環境惡劣和感知復雜指標的傳感器仍需進口。大多數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商剛剛起步,其整體解決方案能力不強導致行業應用的推廣受到抑制。同時,中國物聯網的應用大規模推廣受到標準不統一的限制。
從政策層面看,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物聯網的應用需政府出具具體的政策支持,而目前中國關于物聯網的具體政策支持尚未出臺。據了解,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制訂物聯網的扶持政策。
總結物聯網的發展壁壘,中國物聯網的應用前期將會采取以政府主導,在對成本不太敏感和技術方案比較成熟的行業推廣,然后以行業案例為示范效應全面推廣,而從目前情況來看,環保、安防、智能交通、農業、醫療推廣的可能性最大,而企業和個人的物聯網應用的普及仍然需要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