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通信領域出現了不少鼓舞人心的消息:信息化藍皮書《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0)》透露,據統計,2009年我國共建設3G基站32 .5萬個,網絡覆蓋全國342個地市、2055個縣(市)和6000多個鄉鎮,開創了全球電信發展史上建設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紀錄;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3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3111萬戶;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的3G用戶也已于近日突破1000萬戶大關,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WCDMA網絡。
但是這些看似利好的消息卻未必能代表成績: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7月底,三家電信運營商實際完成投資224億元,才完成全年計劃的23.6%。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分別完成投資128億元、78億元和18億元,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47.4%、17.3%和7.8%。據了解,三大運營商今年在3G的資本開支預計將同比下滑21.2%。
很顯然,自3G商用一年多以來,盡管規劃和宣傳一片紅火,但卻難以掩飾目前3G整體發展腳步緩慢以及電信運營商們對3G實際投資熱情的遞減。甚至有運營商半年報顯示,3G業務的高虧損率和低滲透率已使其成為了運營商的“業績毒藥”。
投入遞減3G雷聲大雨點小
2009年1月7日,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爭論了8年之久的3G牌照終于發放。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分別獲得由工 業 和 信 息 化 部 發 放 的TD-SC D MA、WC D MA和C D MA 2000牌照。三大運營商宣告,將按照此前的投資計劃,大力發展我國的3G事業。此舉也標志著中國繼歐美、日韓之后,步入3G時代,一時間舉國沸騰。
繼2009年初《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推出以后,今年4月初,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推出《關于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的意見》,對3G業務發展設定了目標,到2011年3G建設總投資4000億元,3G用戶達到1 .5億戶。《意見》鼓勵企業積極發展3G技術,要求電信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聯合產業鏈相關企業,發揮各自網絡和技術優勢,開發適合3G網絡及移動互聯網的特色業務,不斷豐富3G業務種類,加快3G應用的創新,探索3G應用的商業模式。
4000億的數額可謂巨大,電信行業分析師表示,此項投資將拉動3G網絡建設、終端設備制造、運營服務、信息服務等相關產業,預計可實現拉動近2萬億元的社會投資規模,帶來3G在中國的普及。
但在激情滿懷的規劃和宣傳過后,國內電信運營商卻高興不起來了:他們在對3G網絡投資了上千億元之后卻發現,3G運營幾乎一直都是虧損的,3G滲透率最高的也沒過10%,這無疑大大打擊了運營商的投資熱情。
事實也確實如此,與去年相比,目前3G投資力度明顯放緩。工信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電信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9%。截至7月底,三家電信運營商實際完成投資224億元,僅完成全年計劃的23.6%,不足三成。其中中國電信完成投資128億元,是全年計劃的47.4%;中國移動完成投資78億元,是全年計劃的17.3%;中國聯通完成投資18億元,完成投資不到全年計劃一成。另外,根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8月份,我國3G移動電話用戶僅有3111萬戶———到目前為止,三家運營商只完成了目標任務數的兩成,與1 .5億戶的目標相去甚遠。這也意味著,在剩下的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三大運營商還需增加約1.2億3G用戶,任務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