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漲價之聲此起彼伏,但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事實不能忽視。漲價的策略消費者能接受嗎?作為非必要性購買者而言,唯一的答案是“你漲價我就不買”。對于必要性購買者,如果預算不足,即便是主流品牌全面提價,他也依然能找到價格合適的產品和品牌。對于必要性的高預算購買者,本來就要買最好的產品,漲不漲價與其無關。
價格最敏感的行業招標市場,尤其是文化共享市場和極可能出現大規模市場需求的職教市場,這些主顧都不是有錢人。隨漲價就意味著誰主動放棄市場份額。到最后國內軍團、本土軍團自然會為低價格市場鋪路買單。
僅次之招標市場價格敏感的零售市場,大多數消費者處于可買可不買的消費層次。對于他們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產品,則意味著可能放棄采購計劃。而誰會相信各大品牌都愿意放棄這一巨大的市場呢?尤其是對以零售業務為主的明基、宏碁、聯想等等,漲價則意味著跌銷量、減份額,就意味著多年價格戰的戰果付之東流。對于這些企業“不主動降價”已經是難得的市場穩定了,微調上漲則是日系企業的萬幸,大規模跟著日系軍團漲價:除非這些品牌的不想在投影圈混了。
因此,對于消費者實在不用擔心投影機漲價的問題。因為買與不買的主動權永遠是在消費者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