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之后,CVIA亮度標準將迎來重大修訂——大屏君從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了解到,“CVIA亮度標準”以及《投影機光輸出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行業規范,在過去兩年多時間內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在此基礎上行業協會及業內頭部品牌,決定再次提升“CVIA亮度標準”的含金量!
解決兩大問題后,CVIA亮度標準劍指何方
亮度是投影機產品最重要的參數,其意義甚至超過了“分辨率”。因為投影機應用的目的就是小設備、大畫面,而畫面能有多大、夠大之后還保持清晰,核心就在于亮度要夠用。因此,業內有一分亮度一分價、買投影就是買亮度的傳統“說法”。
正因如此,長久以來投影亮度也成為了“投機取巧”的重災區。大屏君認為,傳統的投影亮度投機招數有三種:第一是,各種不同的亮度名詞。例如,光源亮度、光機亮度、鏡頭亮度、屏幕亮度等等。這些亮度指標含義差異巨大,同一臺設備同一工況下,測試值甚至可以相差十倍以上。但是,一些不負責任的廠商,在營銷中“不管你什么亮度,都統稱投影亮度”,這就給行業市場造成了嚴重的認知混亂,是典型的以次充好的擦邊球。
第二是,亮度虛標問題。即一臺500流明的機型,為了顯示比競爭對手強大,亮度標識成550流明。用不大的參數差異,讓性能一致的產品,表現出性能優勢。這種方法,雖然不會產生數倍的亮度差,但是,一旦“廠商競相虛標”,虛標比例就會從5%、10%迅速向更高的20%等攀升,形成了極其惡性的欺詐式競爭。
第三是,同一產品不同工況下的亮度。具體而言就是,消費者實際使用投影機的工況和參數標稱亮度的測試工況、運行條件不一致。甚至,一些產品測試亮度時,是在專門的工程模式下進行,是消費者購買到機型后,正常情況下調試不出來的模式下進行。這樣的測試過程,為的就是拔高參數——雖然這樣出來的亮度參數不能說是“假”的,但是,卻對消費者的應用選購和對產品性能的認知,并無幫助,確有誤導。
2023年4月,CVIA亮度標準正式實施,其首先解決了第一和第二等以上兩大問題。一方面,CVIA亮度標準明確了亮度的定義,避免了濫竽充數的自造概念;另一方面,CVIA亮度標準規定了亮度參數采用實測值,避免了夸大虛標。但是,大屏君也注意到,CVIA亮度標準為了最初推行的“順利”,考慮到行業自身發展和成長的慣性問題,在測試樣機與實機的參數誤差、測試樣機調試工況等方面的規定依然較為寬泛。
這也是這次CVIA亮度標準修訂升級的主要方面:進一步明確樣機的測試狀態以及測試方式,提升標準的含金量,并進一步推動投影產業,特別是家用投影產業“高質量”發展。
品質決定最終的生命力,高質量是必然方向
對于這輪CVIA亮度標準修訂,大屏君要強調,其面臨著嶄新的行業背景:CVIA亮度標準制定時期,恰是國內投影產業,特別是家用投影產業的蓬勃發展期。5年時間實現了市場規模從300萬量級到600萬量級的躍升。
蓬勃發展的增量行情,亦有泥沙俱下的特征。不僅是產品端,包括品牌端、以及新型的直播電商渠道的發展,都帶給行業更多的“參與感”,也促使一些“快變現”主義的生意人,打起了虛標、自創名詞、夸大營銷的主意。這一背景下,CVIA亮度標準的制定和出臺,首要的目標就是形成一個“規范共識”,將行業野蠻生長與長期主義的邊界劃清楚。實際上,CVIA亮度標準的出臺,也切實體現了這一效果——有沒有使用CVIA亮度標識,已經成為行業市場判斷家投產品是不是主流品牌、值得信賴品牌的關鍵方法之一。
而目前,以智能投影為代表的家投市場進入“存量調整期”。行業野蠻生長的問題已經成為歷史。市場增長更多體現在“結構性”質量升級上:例如,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線上市場,激光光源產品的銷量同比上漲了17%;4K智能投影的銷量漲幅超過了50%。同時期,智能投影市場銷量為277.8萬臺,同比下滑3.9%。
總量進入存量期,高質量、新技術產品推動品牌成長——這一新規律、新背景,必然對CVIA亮度標準有不同的需求。這是行業為何決定升級該標準的原因。大屏君認為,切不可理解成CVIA亮度原有標準不夠先進,所以才落地兩年就進行升級;而是行業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行業成長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消費者的選購方式亦實現了升級……因此,市場、行業都呼喚一個更為“科學嚴謹”的亮度標準,指導行業高質量發展。
畢竟,對于投影而言,包括分辨率、光源技術、鏡頭技術等的進步和參數改變,是具有極高確定性的;唯獨亮度這一核心參數和性能指標具有極大的“做手腳”空間,通過對亮度標準的持續規范化,就能起到對整個產業發展持續規范化的“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大屏君認為,一旦新的、更高標準的亮度規范落地,不僅能夠更好地指導消費者的選購,亦會對行業發展起到進一步的正本清源作用,淘汰行業落后和低質供給能力。
邁向更高層次,投影行業進一步提升話語權需要新標準
除了適應國內投影消費需求和產業發展不同階段外,大屏君認為,CVIA亮度標準的修訂和升級還有另一值得考慮的問題:一方面,如何從一個行業協會、主流企業參與的“行標”或者說是“大團體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甚至是“國家強制標準”呢?顯然,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自身要更為嚴謹和先進,至少要比已經擁有的國際上的標準如ISO亮度或者ANSI標準,要更為嚴格和科學。
另一方面,我國的技術標準走向國際化、支撐我國相關企業和創新技術走向國際化,也需要從傳統的“更便宜”向未來的“更好”升級。這時候,標準自身的高質量就成為了必選項。亦只有明確超越了現有標準,更適配于行業未來成長的高質量標準,才可能在“標準”層面為我國企業爭取國際話語權。
對于以上兩點,大屏君要格外指出,過去兩年CVIA亮度標準的實施,對于國內投影產業、特別是家投產業,起到了極大的高質量推動作用,但是也有兩個遺憾:其一是,本土的工程等高端商用投影產品沒有擁抱、甚至參與這一新標準編制與實施;其二是,國內市場銷售的國際巨頭的產品也沒有參與新標準的落地。導致這兩個領域,CVIA亮度標準“進不去”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前的CVIA亮度標準,與傳統的ISO、ANSI亮度標準比較,進步升級依然不夠明顯。而國際巨頭品牌和工程等高端商用市場,不存在“自定義亮度概念、大幅度虛標”等魚目混珠的競爭行為,這讓這些領域的企業無論是從產業關系、國際慣例,還是從切身發展利益上都沒有動力采用“CVIA亮度標準”。
由以上分析可見,標準自身的迭代升級和進步,高質量、更科學的發展,是標準自身生命力的基礎。以此為依托,也構成了我國投影創新品牌在國內、國際市場軟實力話語權提升的重要競爭戰場。
一位已經退休的行業元老,向大屏君指出,“標準,某種意義上就是產業是否強大的風向標、是一個強大的行業必然孕育的公共產品”!站在這樣的高度,去看待新一輪CVIA亮度標準的修訂與升級,將更具有“戰略視角”,從更為長遠的本土投影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的角度,為CVIA亮度標準的迭代注入使命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