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掌握上游面板領域的話語權,日前中國提出了千億面板投資計劃,正在籌劃6代、7.5代、8代生產線。但筆者認為,從京東方、彩虹、龍騰光電等液晶面板企業連年虧損的情況來看,導致我國該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入外資企業的誤導圈套,他們通過轉移落后生產線、出售原材料、收技術專利費三種方式對中國面板企業實現全面控制,令中國企業成為一個來料加工型的組裝廠。
核心技術缺失凸顯產業困局
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技術的競爭,尤其是核心技術的競爭,掌握了產業的核心技術就在競爭中取得了先機。核心技術是實現產業振興的首要因素,是產品依附存在的關鍵要素,不掌握核心技術,實現產業的振興也就無從談起。中國彩電產業要振興,首先要振興核心技術。
近期,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液晶電視面板生產線的上廣電,傳出2008年巨虧18億元的消息。而國內另外兩家液晶面板生產廠商京東方和龍騰光電在2008年也出現了大幅虧損。液晶面板生產企業的集體性虧損,為中國彩電面板產業敲響了警鐘,中國企業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根本無法主導自己的產業命運。
上廣電等國內液晶面板制造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掌握產業的關鍵技術。由于缺乏對技術的掌控,在上廣電與NEC的合資公司中,盡管上廣電斥巨資占據主導地位,但在雙方合作中短板依然明顯。上廣電五代線的技術和專利全部從NEC引入,在技術和經營上對NEC的依賴相當嚴重。在合資過程中,上廣電并未獲得主要技術工藝的轉移,沒有徹底掌握核心技術,幾乎變成了純粹的加工廠。
液晶面板的技術大都掌握在日韓彩電廠商手中,他們采用垂直整合的生產方式嚴格控制技術的轉移與擴散,并以技術控制中國面板產業,攫取高額利潤。同時,由于涉及液晶屏的有效專利數量達到9684項,而中國企業幾乎不掌握核心專利。中國的液晶面板企業不得不以各種方式向外資企業繳納數量不菲的專利費。
與液晶面板不同,中國等離子面板產業走的是一條自主創新之路,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實現產業的發展。以長虹為例,通過實施自主創新和海外并購并舉的雙向整合模式,目前,長虹已掌握了600多項專利技術,其中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涉及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結構、工藝流程、原材料、電路的軟硬件設計等,其中多項屬于基礎核心專利,世界其他等離子面板生產商都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