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9日,對于全球DVD產業來說,是有著歷史意義的一天。以索尼為首的藍光DVD和以東芝為首HD DVD經過數年全球市場競爭之后,隨著東芝對HD DVD支持的退出,如今HD DVD大勢已去。藍光DVD標準會“一統江湖”嗎?中國作為全球的DVD播放機制造大國,在這場國外眾巨頭標準爭斗中,只是旁觀者,面對著市場激烈的競爭,高額專利費的壓榨,行業利潤的嚴重下滑,中國DVD產業的出路在何?中國DVD產業將面臨四大角色轉變的挑戰。
角色一:“打工者”轉向“創業者”
2007年中國DVD制造的地位進一步鞏固,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全球近94%DVD播放機制造于中國。梳理全球DVD產業鏈,可發現DVD內容提供商集中在美國和日本,芯片提供商主要是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廠商,而盤片和整機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仍處于全球DVD產業的“打工”地位。2007年DVD播放機的出口量出現萎縮,由2006年的1.53億臺下降到2007年的1.43億臺,同比下滑6.4%,高額的專利費成為制約出口的主要因素。技術瓶頸仍是中國DVD產業亟待突破和解決的關鍵。目前,市場競爭模式已不僅僅是產品的競爭,而轉向了技術專利競爭和服務的競爭,在此關鍵時刻,中國DVD產業亟需建立自主的核心技術產業鏈,致力于新產品的開發,只有突破了核心件的開發和生產技術,創造自己的技術標準,才能擺脫受制于人的地位,成為全球DVD產業的“創業者”。
圖1 2003-2007年中國DVD播放機出口量

角色二:“專業化”轉向“多元化”
2007年,DVD播放機的內銷量演繹了與出口量同樣的軌跡。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03-2006年中國DVD播放機銷量增長逐年放緩,2007年中國DVD播放機銷售量首次出現下滑,銷售量為1860多萬臺,同比下降3.9%,這表明中國標清DVD市場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市場飽和度進一步提高,有效的需求逐漸減少。同時,市場的不規范競爭造成DVD播放機價格的惡性競爭,面對行業利潤縮減的局勢,部分企業不堪重負,告別DVD播放機制造行業,2007年從事DVD生產和貿易的企業數量從2006年的830多家降至460多家,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而堅持在DVD 播放機領域的企業,業務的重點也紛紛開始轉移,步步高、萬利達、新科、夏新等知名品牌都將精力更多地投向液晶電視與手機等生產領域。中國DVD制造廠商正從“專業化”的制造者向“多元化”的經營者過渡。
圖2 2003-2007年中國DVD播放機銷售量規模與增長

2007年,中國標清DVD播放機的市場需求增長緩慢,競爭對手集中,且標清DVD播放機已成為大眾普及產品,且行業利潤萎縮。種種市場表現說明產業周期已發展到成熟末期,正在朝衰退期邁進,新的替代品正在孕育成長,市場發展的鐵律是不可改變的。
DVD播放機與電視密不可分的關系加快了中國DVD產業由“標清”向“高清”的過渡。平板高清電視正逐漸取代CRT電視成為市場主流,2007年中國平板電視銷量達到788.8萬臺,中國市場高清彩電銷量占彩電整體的33.8%,消費者對高清的需逐年增加,亟需配套的視頻播放工具。因此,中國DVD產業將迎來“高清”的時代。
2008年伊始,索尼藍光高清DVD在國內60多個城市同步上市,但高昂的售價以及片源的短缺,仍是制約藍光DVD發展的兩大瓶頸。而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紅光高清DVD,在分辨率和盤片容量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價格上相對藍光有著優勢,但仍需要內容商的支持。中國高清紅光能否建立并完善從光學頭、芯片、整機、盤片到內容的上下貫通的產業鏈,將是紅光高清面臨的最大考驗。隨著市場深度發展,在未來中國高清DVD的舞臺上, “紅光”與“藍光”作為高清DVD的兩大陣營,誰將奪取市場的話語權市場必將做出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