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組鏡頭令長虹人心潮澎湃。在四川團討論期間,一位國家領導人專門詢問來自綿陽的全國人大代表唐利民,長虹P D P 項目進展情況怎樣。對于完全置身國際競爭的中國家電業而言,長虹掌握平板電視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被賦予了濃厚的國家戰略色彩。
是否具備核心技術能力,是企業能否站上“高地”的決定性因素。對此,長虹早有深刻認識。早在2004年年底,長虹宣布投入10億元進行技術研發、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2007年,長虹的年度研究資金投入已經超過15億元,占到了銷售收入的5%以上。
不久前召開的長虹技術創新大會上,趙勇下了“死命令”:每一個產品公司至少要有一項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同樣在這次會議上,長虹對堅持了多年的“三大核心技術能力”創新戰略進行調整,在繼續強調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工業設計三大核心技術能力的同時,提出將“工程技術能力”列入長虹全力追求的第四大核心技術能力,并將其作為長虹2008年技術創新體系和技術能力建設的重要課題,納入到集團整體戰略規劃和直接管理控制中去。
作為“工程技術能力”提出后的第一個成果,3月22日,長虹在成都、綿陽推出了“T V 2.0寬視天下”新型業務,宣告了一個嶄新的電視“T V 2.0”時代的到來。長虹“T V 2.0”作為當今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3C 融合電子信息產品,在寬帶網絡、內容提供及服務商的支持下,成功實現了以電視為中心打造家庭信息娛樂中心。長虹的“一小步”不僅將全球3C 融合技術商業應用進程推進了“一大步”,而且開創了信息家電企業全新的商業模式,將為長虹創造巨大的盈利空間。
2008年,為“神舟”載人航天工程、“嫦娥一號”工程、“殲十工程”提供過強大技術支撐,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桂冠的長虹,在創新道路上邁出了更大步伐。今年6月,長虹寄予厚望的網絡數字音視頻處理(S O C )芯片即將流片,此舉標志著企業核心技術能力大幅提升,預示著未來市場的豐厚收益。
熟悉長虹的人都知道,在長虹有三個“決不能省”:市場建設的費用不能省;技術開發的費用不能省;人才培訓的費用決不能省。其中兩條與核心技術能力相關。長虹認為,市場開發是當前的事,技術開發事關明、后年,人才開發則事關今后十年、二十年。
企業深刻認識到,核心技術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作支撐。為了營建中國企業的“人才高地”,長虹將尋找人才的目光投向世界,用市場化的手段建立起開放式人才網絡。長虹先后在綿陽、成都、深圳、北京、上海等建立研發基地,創新用人機制和薪酬方式,引入股權激勵,形成人才磁場。楊剛、高登·布魯斯、萬明堅、祝劍秋、吳有富等一大批國內外業界精英進入長虹。
在大量引進行業頂尖人才的同時,長虹也加大了內部培養力度。領導層帶頭帶動各產業公司總經理學習清華大學E M B A 課程,選拔后備干部赴西安交大培訓,派遣骨干管理干部赴英國學習工商管理課程。隨著核心人才庫的建立和人才資源開發機制的健全,長虹人才成長的土壤日益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