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數高不一定就證明品質好
有分析人士認為,之所以在中國會出現液晶風頭蓋過等離子的現象,是因為全球成規模的等離子面板生產廠商目前只有5家,而主要給中國彩電廠商供貨的僅有兩三家,相比而言,液晶面板的貨源就充足得多。因此,絕大多數中國彩電廠商在戰略上選擇了“棄等離子而取液晶”的道路,甚至開始“撈過界”,紛紛涉足40英寸以上大屏幕液晶電視。而商家在介紹產品時為突出自己采購貨源的優勢,非常熱衷于向消費者灌輸“我們這個產品是**品牌第*代面板,顯示效果、速度等各個方面,都要更強!”之類的思想。但事實上,液晶屏品質的好壞與代數并無直接關系。
液晶電視面板的代數主要說明的是廠家生產線的水平:代數越高,未切割的基板尺寸也就越大,因此切割出的液晶面板數量也越多。如第7代的基板能切割出6片46英寸或8片40英寸或12片32英寸液晶面板,而對于第6代生產線生產的基板而言,如果選擇32英寸的尺寸進行切割,僅能獲得8片面板。雖然同一廠家的新一代液晶面板確實可能較前代產品在性能方面有所提升,但并不代表著第7.5代面板就一定比第7代面板好。因此我們在購買液晶電視時,無須過于注重面板的代數。不過,需要提及的是面板的類型是決定液晶電視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液晶電視面板類型主要有TN+Film(Twisted Nematic+Film,扭曲向列型+補償膜)、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控制模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式,包括MVA、PVA等),它們的表現各有千秋,但相對而言,筆者認為IPS與VA類面板還是比較不錯的。
點評:近日有消息稱,夏普正籌建10代面板生產線,而友達同樣也攜3000億巨資欲投資興建八代或者八代以上的面板廠,而慫恿他們如此不惜血本,大動干戈的并不是提升產品品質,而是為了適應大屏化發展,降低面板制造成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