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就是液晶電視的屏幕,它的產量、優劣以及市場環境等多種因素都關系著液晶顯示器自身的質量、價格和市場走向,因為一臺液晶電視約7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面板上,所以購買液晶電視時消費者都會著重關注液晶面板的品質,同時,商家也更愿意在這方面大做文章。然令人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能真心對待“上帝”,個別商家更是利用信息上的不對稱,刻意制造噓頭,迷惑消費者。借3.15之風,筆者認為目前平板市場至少有四個“不一定”需要消費者注意!
液晶電視不一定比等離子好
從平板電視組成的角度來看,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根本的區別就是采用的面板不同,在輔助電路以及接口上并沒有什么差別。可當我們走進賣場了解產品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消售人員都會建議我們考慮液晶電視,原因是液晶電視價格實惠、產品耐用,而且性能也相當不錯,最適合中國老百姓選用。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并不一定。
首先,由于等離子電視是主動發光顯示器件,而液晶電視是被動發光器件,因此在性能上等離子電視具有很多優勢,可以說在亮度、色彩、響應時間和可視角度等方面全面勝出液晶電視。綜合來看,分辨率是液晶電視抨擊等離子電視的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武器,在這點上雙方的爭論圍繞全高清而展開。不過對全高清的選擇還需因人而異,在高清才是未來應用主流的中國,沒有達到全高清規格的等離子電視也許并不比誰矮多少;其次,在市場占有率上看,盡管在國內市場上液晶電視風頭正旺,但從全球范圍來看,大屏幕電視中,等離子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權威調查機構Displaybank的分析指出,今年等離子電視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10億美元(1100萬臺),同比增長39%,在全球平板電視機市場上依然是中堅力量;到2010年,全球50英寸以上的機種達2000萬臺,其中等離子電視1800萬臺,液晶電視僅200多萬臺。原因很簡單,因為液晶電視的成本隨著尺寸加大而大幅攀升,而等離子的情勢正好相反。最后,從國際上看,在大屏領域液晶電視在價格上并不占優勢,如在日本,42英寸的等離子電視價格約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萬元),市場上也有42英寸的液晶電視,價格則為3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33萬元)。由于價格高出一大塊,大屏幕液晶電視所占市場則微不足道。
點評:從國際經驗來看,大尺寸和超大尺寸電視成為家用電視主流的發展趨勢已然不可逆轉,同時不容質疑的是等離子電視不但在性能上不低于液晶電視,而且尺寸越大等離子的成本優勢越明顯。所以說隨著平板電視的大型化,等離子與液晶誰將主宰今后的平板電視市場還真不好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