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杭電”)副校長馬國進、電子信息學院(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何志偉、人事處副處長鄭梁一行蒞臨中昊芯英,與中昊芯英創始人兼 CEO 楊龔軼凡及其管理團隊展開深入交流。雙方圍繞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趨勢、人才聯合培養、科研項目合作、重點實驗室共建、科技成果轉化等議題進行了充分探討,為后續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交流中,楊龔軼凡重點分享了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判斷與布局。他認為,AI Agent 在未來三到五年有望成為社會勞動力的核心構成部分,當前存在多個關鍵研發方向:一是提升 AI 落地的支持率與計算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二是探索 AI 模型間的高效協作模式;三是推動 AI 模型與人類認知水平、社會文化對齊。他強調,AI 行業目前以 27 歲以下年輕人為主導,且中美就業市場趨勢顯示,與 AI 關聯的崗位更容易就業。同時希望與杭電攜手,通過聯合培養模式,讓學生在 AI 研發與應用場景中找到自身定位,共同助力行業人才儲備。
杭電副校長馬國進詳細介紹了杭電的整體情況。他提到,杭電在信息領域具有深厚積累,計算機學科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進入 A 類學科行列 ,是全國首批 18 家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點授予單位之一。馬國進強調了杭電在人才培育、產學研合作方面的優勢與經驗,希望雙方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推動科研項目合作、成果轉化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楊龔軼凡已被杭電聘為產業教授,未來將參與杭電學科建設,指導本科生實習、培養研究生,依托杭電優質生源為企業輸送技術人才。
在科研合作方面,雙方還計劃共建重點實驗室及博士后工作站,依托杭電的科研平臺與中昊芯英的產業資源,共同開展 AI 芯片研發、大規模深度強化學習等領域的攻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形成 “學科研究 - 技術研發 - 產業落地” 的閉環。
除與杭電的深度合作外,中昊芯英在產學研領域已形成廣泛布局。早在 2023 年,公司便與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構建“自主可控通用 AI 計算平臺”和“大規模深度強化學習超算平臺”。同年,楊龔軼凡還參與了捐贈浙江大學潘云鶴人工智能科教基金,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產學研融合。此外,中昊芯英還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國內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通過聯合研發、人才實訓、項目共研等方式,共同攻克 AI 芯片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培養既懂理論又通產業的復合型人才,進一步帶動 AI 上下游產業生態的形成與發展。
此次中昊芯英與杭電的深化合作,將進一步實現校企優勢互補與協同創新發展。通過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僅將加速 AI 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更將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未來,中昊芯英將持續與國內眾多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為國產 AI 芯片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