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近日在上海圓滿舉行。作為大會的重要板塊之一,“人工智能之旅”專場及國際前瞻論壇“AI視野”成功舉辦,吸引了來自中俄兩國及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技術前沿、行業趨勢與應用實踐展開深入交流與合作探討。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平臺之一,WAIC正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協同與跨國科研對話的重要橋梁。
“人工智能之旅”專場由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高級副總裁、技術發展負責人安德烈·別列夫采夫(Andrey Belevtsev)開場,并發表題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企業規模化增長》的主旨演講。他表示:“本次論壇聚焦科研合作與技術交流,我們邀請了俄羅斯與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多位領先科學家,圍繞關鍵技術路徑和最佳實踐進行深入探討。加強中俄在基礎研究與技術落地層面的聯動協作,將為推動全球人工智能可信、開放且具備倫理規范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Sberbank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發展部總監馬克西姆·葉列緬科(Maxim Yeremenko)進一步介紹了Sberbank在AI戰略布局上的創新路徑。他指出,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Sberbank近年來通過系統性科研投入,孵化出GigaChat、Kandinsky等代表性AI產品,目前正聚焦推動通用人工智能(AGI)核心技術研發,加快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的轉化進程。
俄羅斯科學院物理與數學博士、AIRI研究所所長伊萬·奧塞列茨(Ivan Oseledets)重點展示了團隊近期在多項面向現實場景的AI系統研發中的進展,包括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復雜圖像重建、機器人智能協同等方向,體現了生成式AI在跨行業場景中的落地潛力。高等經濟大學人工智能與數字科學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瑙莫夫(Alexey Naumov)則介紹了在生成建模中至關重要的薛定諤勢估計研究成果,該方法有助于優化從數據分布A到數據分布B的遷移路徑,從而顯著提升AI生成結果的真實性與穩定性。
來自中國的人工智能專家也就相關議題進行了前沿分享。科技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普惠金融開放創新平臺負責人、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人工智能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徐亮博士介紹了生成式AI在金融科技場景中的典型應用趨勢。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思必馳(AISpeech)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俞凱聚焦對話式AI(DIA)和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產業落地實踐。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腫瘤學系主任,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胡凱文教授則圍繞傳統醫學知識圖譜構建與AI輔助腫瘤診療進行了案例展示,推動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的融合創新。
在閉幕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吳志強與清華大學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常樂圍繞“高價值數據集的算法驅動機制”以及“面向未來城市的AI場景構建”進行深度探討,強調人工智能在未來城市治理、資源優化配置等方向的核心支撐作用。
作為大會期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科學前瞻論壇“AI視野”由AI聯盟網絡發起主辦,中俄多家科研機構、高校與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共同參與。論壇聚焦探討未來技術趨勢、前沿科研方向及國際合作機制,旨在搭建中俄及全球AI生態的協同創新平臺,推動關鍵技術開放合作與協同研發。
此外,“人工智能之旅 × AI聯盟網絡”展區集中呈現了俄羅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涵蓋面向旅游服務場景的智能交互系統、AI音樂生成引擎,以及多項行業應用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