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交通安全日”,交通數字化在引領出行“加速跑”的同時,也讓安全監管這把“量尺”的刻度越來越精準,一起來看看跟道路交通安全密切相關的那些“黑科技”。
據公安部最新統計,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2億輛,前三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保有量2621萬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一、二線城市主干道的面積基本變化不大。面對全球規模最大、路況最復雜的交通需求,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也日趨復雜,如何讓公眾獲得更加智能、安全、舒適的出行生活體驗,成為當下行業內熱議的話題。
伴隨著“一腦、五網、兩體系”數字交通發展格局的形成,數據已成為智慧城市交通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也是構建道路交通安全綜合防范體系的關鍵要素。對此,交通行業早有共識。
在數字孿生技術的助力下,目前,安徽、山東、廣東等地交警部門已聯合佳都方緯率先為城市安裝上了“IDPS城市交通大腦”。通過構建數據“大基座”全量認知車輛出行,繼而根據各種業務需求快速生成數據解決方案,推動智能交通業務模式從“以業務為導向”向“以認知為導向”轉變,實現精準業務賦能。
在交通安全方面,IDPS城市交通大腦建立了車、人、路、企等全對象的個體安全畫像及風險評分體系,繼而從全量對象精準抓取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的活動對象與重點對象,真正做到“找得準、治得好”,賦能交通安全隱患清零。
敲響“安全鐘”
智慧管理路網安全隱患
IDPS城市交通大腦致力于通過隱患發現、核查確認、處置上報和效果評估的數字化、系統化,自動掃描路網安全風險,大幅降低道路巡查和安全隱患排查的人力、時間成本,變“事故后補救”為“防患于未然”,這也與客戶的實際業務需要不謀而合。
例如臨水路段整治,IDPS城市交通大腦根據每條臨水道路不同防護設施安裝情況、不同出行流量數據以及歷史事故違法數據,能夠科學評估每條臨水道路的安全隱患水平。基于對路段個體化出行數據的精準把控,IDPS城市交通大腦還能做到精確把握每條臨水路段的重點風險車輛群體及風險時段,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路段建議治理方案及預期社會經濟效益分析結果,最大限度減少機動車墜河事故。
繃緊“安全弦”
精準打擊非法車輛上路
針對打擊假牌套牌、報廢、逾期未檢驗等重點違法車輛及“失格”駕駛員,交警查緝交通違法已從原來的“大海撈針”轉變為“一針見血”,這背后同樣離不開IDPS城市交通大腦的研判分析和精準打擊。
通過接入卡口、信號控制、GPS和車駕管四大類數據,IDPS城市交通大腦將設備捕捉到的車輛標簽化,就能清楚整理出哪些車輛沒有年審,哪些車輛是假套牌,哪些車輛是事故車,哪些“違法大戶”車輛多起交通違法未處理,實現了從“被動預防”為“主動發現”,從“抓了幾輛”到“抓剩幾輛”的治理成效轉變。
在IDPS城市交通大腦的助力下,“兩客一危”等重點車輛檢驗率、報廢率、違法處理率以及重點車輛駕駛人審驗率、換證率進一步提高,重點車輛和駕駛人“帶病上路”問題明顯減少。
擰緊“安全閥”
精細化監管營運車輛
過去,對公交車、出租車、客運班車、貨物運輸車及危化品運輸車等等營運車輛的監管多依賴GPS,交通管理部門要求每輛營運車都必須安裝GPS,來隨時獲知這些車“在哪兒”和“去哪兒”,這類方法效率低、依賴人力,還形成了交通違法違規的很多“灰色地帶”。
營運車管控賦能是IDPS城市交通大腦的一項重點功能。以賦能危化品運輸車管控系統為例,由于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GPS掉線導致車輛脫離監管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抱有僥幸心理的危化車駕駛員,為了逃避監管甚至掐斷GPS,導致危化品運輸車就此“隱身”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此外,異地危運車也常游離于本地監管外,造成跨地、跨系統管理難。
如今,駕駛員關得了GPS,卻關不了IDPS城市交通大腦用全量卡口織密的“天羅地網”。在道路上,IDPS城市交通大腦的“眼線”車牌感知設備無處不在,專治應開未開GPS或使用異地牌照的危險行為,不被業務系統監管的危化品運輸車誰越界?誰闖禁?IDPS城市交通大腦一清二楚,為營運車管控系統提供違法清單,找準“漏網之魚”。
再如克隆出租車,IDPS城市交通大腦通過關聯GPS、卡口及行駛軌跡等數據,能精準查出“冒牌”的克隆出租車。依托全量卡口,IDPS城市交通大腦給業務系統帶來了“從量到質”的變化,進一步摸清車輛通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常駐地點、常開路段等等,助力公安交警從源頭上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經過在不同城市樣板點的實踐積累,IDPS城市交通大腦已升級迭代至2.0版本,能夠滿足六大類三十多項賦能應用,正在向著跨部門數字城市建設拓展。未來,佳都科技將持續助力交警部門“智理”交通,讓科技為平安出行帶來更多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