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家用投影顯示市場經歷的結構性變化中,DLP產品的份額下降,是“典型”的行業品牌“路徑性”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DLP投影機在國內投影市場占比不斷下降。在2022年三季度達到僅3成的低點。這距離DLP投影占據國內智能投影最高75%的份額只不過二十個月左右而已。這一快速的份額變化中,另一個隱含內容是,2022年DLP智能投影的銷量幾乎沒有增長,甚至個別時間段處于下滑狀態。
特別是2000元上下價位的DLP智能投影機遭遇了更多的競爭壓力。當LCD智能投影也開發出700+亮度的1600元價位產品的時候,DLP投影在2000元以下價位的競爭力,就只剩下“節能和小巧”,在分辨率、亮度和光閥尺寸導致的其他性能上,都處于相對劣勢。這大大壓縮了低價格DLP投影機的生存空間。
低端的銷量下降幾乎全部吃掉了中高端市場的銷量增加:這就是2022年DLP投影技術陣營的最大變化。這固然對DLP投影機陣營而言是“提質”的過程,但是卻也限制了這一技術類型產品的“增長潛能”。特別是結合了LCD產品的銷量大幅增加,DLP產品的市場占比必然顯著下滑。
對此,一個典型的數據是,目前DLP智能投影機的均價是其歷史低點的1.5倍左右,即從2000元價位上升到了3000元價位,行業毛利也有近一倍的提升。但是,更好的經營指標,不能完全“罩”住品牌的“野望”:DLP陣營企業在總量有限戰的背景下,紛紛拿出第二品牌,或者是主品牌直接進軍LCD投影市場。
例如堅果、當貝、峰米、聯想、紅米等都是“DLP進軍LCD”的例證。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品牌內部DLP和LCD的共存與競爭問題。為了避免自身的不同技術產品自己打自己,必然使得這些品牌的DLP產品線更多向“高性能、高價位”消費層聚焦,進而強化LCD和DLP產品的消費分級結構。
整體上,2022年的DLP份額變化并不是“絕對壞事情”,其背后也有更深刻的產品供給線結構性調整。但是,如何應對這一變化帶來的競爭考驗,卻是普遍的事情,行業企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對此,2022年給出的標準答案就是“全都要”,雙技術線運作可能是未來眾多品牌的常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