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間距LED行業的未來怎么走?相信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多數人的回答會是“一個嶄新的微間距時代”。的確,伴隨P0.X逐漸成為技術研發的主流方向,“微間距”也站在了行業的風口浪尖上。2021年5月10日至13日,國際智慧顯示及系統集成展/國際標識及智慧空間應用展(ISLE 2021)在深圳舉辦,期間,東莞阿爾泰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AET阿爾泰)展出了以標準化為關鍵詞的兩大系列產品,帶著對行業發展的疑問,投影時代網對公司總經理趙春雷先生(以下簡稱趙總)進行了專訪。
AET阿爾泰總經理趙春雷接受投影時代網獨家專訪
標準化先行,前端研發奏響主旋律
在眾多的參展商中,AET的“標準化”標簽顯得格外亮眼,包括旗下的AT系列以及全資子公司深圳未來芯微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全新力作“X-MAX”均在此次展會上亮相。其中,AT系列采用國際通用顯示單位“吋”,與LCD等平板顯示技術在尺寸標準上做到統一。目前,該系列擁有五個國家標準尺寸規格,即32”、43”、46”、55”、60”,還可拼接成92吋2K、184吋4K,以及8K等顯示規格。而來自全資子公司深圳未來芯的X-MAX則同樣以吋為標準化單位,擁有“簡,悅,彩,宏”四個類別,更支持DCI-P3色域,對接影院級色彩標準。
當被問及為何將標準化推到臺前,趙總指出,當前微間距LED顯示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未來也將逐步向更多的應用領域深度滲透,必然會面對其他技術種類的同臺競技。以往小間距LED都是在自己的圈子內競爭,而未來面對更大的市場,則必須首先要解決競爭標準的問題,否則難以突破競爭接口不統一的壁壘,成為微間距普及應用的障礙。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未來,在著力發展微間距顯示技術的同時,AET也將標準化提上了日程,希望通過這一積極探索,解碼微間距顯示未來的競爭密碼。
事實上,在標準化背后,AET一直在為微間距顯示時代的到來布局。從公司架構上,AET阿爾泰的主要使命是研發銷售和供應鏈管控,未來主要承擔研發的重任。AET旗下全資子公司東莞未來芯則被打造成一個共享制造平臺,主要承擔ODM/OPM工作;而深圳未來芯則將延續母公司AET前沿技術研發、高端產品定制、以及X-MAX銷售重任。趙總指出,實際上,作為行業內首推標準化的品牌,AET阿爾泰在背靠光大集團齊備產業鏈的同時,力求利用共享制造平臺,實現微間距顯示高品質和低成本的平衡,從而使之能夠參與到未來更加廣泛的競爭。
而如果將AET理解成一個顯示屏制造商,就大錯特錯了。趙總指出,在公司的布局中,前端研發的分量將越來越重。譬如公司對姑蘇實驗室的大力投入,就是為了從前端材料的角度解決Micro LED的“難產”問題。“做技術型、研發型的企業”——這是AET阿爾泰真正的身份。
細分市場下沉,前瞻眼光鎖定行業風口
當然,在積極布局未來顯示技術的同時,AET也沒有忘記落地應用的重要性,在面對行業新的發展風口時,更是以前瞻性的眼光迅速鎖定。據趙總透露,伴隨LED電影屏應用的走熱,公司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動該項認證的取得,事實上,AET阿爾泰已經通過了最嚴苛的預審環節,手握電影屏市場的準入證。趙總還透露,正是因為看好該領域的應用前景,自去年至今,公司已獲得了百面以上電影屏訂單,或許將快速開啟這一細分應用領域的大門。
另一方面,伴隨國家5G+4K/8K戰略的推行,微間距顯示也展現出了美好的應用前景。趙總指出,就AET而言,公司產品也曾多次助力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大媒體的相關直播活動,印證了高速視頻傳輸技術加持下,微間距顯示應用的先進性。該領域也將成為AET的主線之一。
除此之外,AET還觀察到了XR等應用領域的新機遇。當微間距LED被用作背景屏,其無論顯示效果還是沉浸感都是以往的投影技術所不能及的。未來,AET仍將以前瞻性的眼光,鎖定行業發展的新風口,積極推動細分應用落地。
坐擁產業鏈優勢,踏上“后疫情”時代新征程
當被問及“后疫情”時代的轉變和發展思路,趙總指出,經歷了這一特殊事件,許多新的市場需求被激發出來了。事實上,伴隨人們對于視聽體驗的需求標準逐步提升,尺寸更大、沒有拼縫、色彩更逼真的微間距LED顯示屏逐漸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同時,伴隨LED顯示屏的成本進入下降通道,其在成本競爭上也逐漸掌握了一定的優勢,這些都為LED顯示開創了新的藍海。
在全新的微間距顯示時代,LED屏企開始注重生態圈的構筑,而在這一點上,AET恰好擁有“與生俱來”的優勢。趙總指出,自2019年加入廣東光大集團,AET背后即擁有了完整產業鏈的支撐。從氮化鎵材料到芯片、封裝,再到應用端,光大集團完整的科技板塊布局不僅為AET提供了強大的技術、資金支持,還提供了大規模集成制造的平臺,這使得AET擁有了在微間距LED顯示時代奮力前行的底氣和動力。
期待,明天的AET能為行業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