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ED和OLED的產品競爭,在現實中還沒有形成。因為,消費者能大量購買的電視只有ULED,OLED電視離海量上市,至少還有三年的距離,而海信則是ULED最主要的推動者(其它彩電企業也在做這類技術,只不過沒有海信如此高調。)
站在現實市場利益和銷售的角度上,海信需要擴大ULED電視的認知面,進而擴大自己的高端產品市場份額。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有效手段,無疑是和現在最流行的概念“OLED掛鉤”了。這不,海信3月27日發布會一完,各路“圣賢”:媒體、獨立撰稿人、博客、論壇、專家、廠商,“比里巴拉、比里巴拉”,或捧、或摔,一通評論,猶如很多免費廣告,為海信ULED做了宣傳。而且,這些宣傳是和最時髦的OLED概念一起的,這自然會使得ULED也“高大上”起來了。
海信這一營銷策略,成功的地方還在于,即便“你們都說OLED是未來,ULED的‘前途’是扯蛋扯出來的”,海信也是穩賺的。因為,現在市場上能大量購買的產品只有液晶:ULED液晶電視則是這些產品中的高端代表——OLED的支持者再能說的“天花亂墜”,也解決不了現在“無貨可供”的市場緊缺局面。對于真正要夠買電視的消費者,最終的選擇只能是ULED。這就如同,人們越說蘋果手機貴、物不及值,蘋果越火;人們越是強調小米“饑渴營銷”、小米賣的越多,道理一樣。
海信這一營銷公關還有一個更精彩的部分:OLED陣營必然出來“免費洗地”——這基本上是利用對手為自己做宣傳。而且,宣傳結果必然有利于海信ULED,這一點,OLED陣營并非不清楚,但是卻無能為力:這就是“陽謀”的效果。